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正文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
什么判断?”

    “我们给袁的条件是其带着关宁兵诸将和主力投降,在新朝我们会授给他不逊于蓟辽总督的官职,以作酬劳。如果他不愿当官,要全名节,我们可以给他重赏,不管是土地,股份,现银,都是相当优厚的数字。”夏希平静静的道:“袁的回复是希望他能带着部下继续驻守关宁,我们回复是东虏丑类我们要亲自去歼灭,入山海关,宁远,锦州,然后至辽中,辽东,这是必然之事,他的条件我们不可能答应。”

    “那么……”夏希平道:“如果是参谋司的判断,则是袁多半会投降我们或投东虏,如果是我自己的判断,袁会哪一方也不投,东虏来他打东虏,我们去他就抵抗我们。为什么呢,以袁的性格,他不会愿意屈居于张大人麾下,也不愿失掉手中的实权。当富家翁,不是他的选择。投东虏,剃发降虏,他也不愿。他的蛮性很重,他会选择抵抗,打一仗,谋求自立的些微可能,这是他必然的选择。但如果和我们的战事不利,以袁的性格,他宁愿玉石俱焚,或是投降东虏,也绝不想叫我们如愿,这是一种变化的可能。”

    “很好,”张瀚欣慰的道:“我也是一样的判断,现在我们就不要犹豫,抓紧行军往山海关去吧。”

    ……

    崇祯元年四月的迁安,永安一带的官道上迎来了一支陌生的军队。

    这是一支无比雄壮,威武,也秩序井然的强军。

    厚重的铠甲,整齐漂亮的军袍,闪闪发光的铜扣,火铳,闪烁寒光的长枪,还有一望无边的军伍,数千辆四轮大车,还有大量的军旗,这些只是外表,那些壮实的汉子,坚毅的眼神,迈动时整齐的步伐,行军时无人出声的沉默中蕴含的东西,这才是一支强军的典范。

    沿途的居民曾经无数次看到军队走过,宣府兵,大同兵,榆林兵,甘肃兵,都是九边军人,号称精锐。

    那些明军穿着破烂的军袄,面黄肌瘦,扛着破烂的军旗慢吞吞的走过。

    他们的将领鲜衣亮甲,在内丁的簇拥下骑马威风凛凛飞驰而过,剩下乞丐一样的营兵饥一顿饱一顿的赶路。

    这么多年,超过二十万的九边明军从这条官道往山海关而去,最终死在了陌生的土地之上。

    现在他们又看着一支军队往山海关去了,不管是远还是近,这支军队都叫人感觉到一股肃杀之气,叫人敬畏,胆怯,情不自禁的远离。

    而在帅旗之下,偶尔会有幸运着看到穿着灰袍戴着范阳笠经过的张瀚,年轻的脸庞,浓眉大眼,高大的个头,一身灰色的军袍,和传言中的一样。

    人们知道这就可能是新朝之主,人中之龙,都是用兴奋的眼神盯视着张瀚看,然而张瀚很快就消失在人们的眼帘之中,在腾起的烟尘中往山海关去了。

    四月二十一日,天气和暖,柳树和杨树都长出了绿叶,由远及近绿意明显,待张瀚眼前呈现出绵延起伏,从半山到海边都被罗城和长城截断的大片的关城时,他也是深深吸了口气。

    天下第一雄关,很多箭楼和长城都在陡峭的地形之上,北翼城方向是杨国柱和黑云龙的降兵,两万多人居高而下驻营,等候军令。

    大军在东罗城和西罗城,主要是西罗城外驻守,再往西就是老龙头和大海。

    这是一座雄关,特别是在这个时代,除了山峦和大海,这座雄关就是整个地方最为雄伟的建筑群落。

    一个信使飞驰返回,至张瀚身前敬礼。

    张瀚道:“袁崇焕怎么说?”

    信使道:“袁崇焕说,不能接受投降条件,如果我军强攻,他们会坚决抵抗。”

    关城上明军数量并不多,大约有两三万人,主要是集中在北翼,那里也有大量的白杆兵,有三四千人左右。

    在东罗城和西罗城的城头上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大明1617简介 >大明1617目录 >正文 第一千七百五十九章 往山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