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三十六回 梵化师宗风大振 表济公百世香云
送入太史公处。口口就简,成了一传,恭进御览。宁宗始知济公,原是先朝驸马之后,乃是皇亲戚畹。父亲李荣,字茂春,官至赞善大夫,因梵光国师身化之后,急流勇退,遁息天台,敕赐第宅,侍供旃檀圣像,信心奉佛。济公从幼究心内典,十八岁不经婚娶,锐意出家。初时祝发为头陀,以慧业显,出词止气,大有悟头,人俱骇异。中年以酒肉放旷,举动虽属不庄,俱是游戏三昧,颇能成人善事。晚年崇修正果,具大辨才,以音声轮作教发扬佛前,处处拈花作笑,实能碾破虚空。

    一日,宁宗万机之暇,看见济公谢恩之诗,并闻得日常凭空显化之迹,召文臣徐劭、苏元美、陆位乘、李询吉四臣素通禅学的进殿,阐明禅理。徐劭奏道:“臣等虽通禅理,俱从语录参入,典则旁求,而性灵口脱之解,终未彻透。济公有徒梵化,能参知定慧,通彻上观,乃禅门一大善知识。”宁宗即令内侍召梵化陛见。梵化即随内侍面觐龙颜。上取内典展开,拈问三乘法门如何?梵化奏道:“三乘者:

    第一曰声闻乘。声闻者,谓闻声教而悟,乃悟四谛而得道者也。

    第二曰缘觉乘。缘觉者,谓闻十二因缘而悟,乃悟因缘而得道者也。

    第三曰菩萨乘。菩萨者,行六度而得道者也。六度者布施度悭贪,持戒度破械,忍辱度真恚,精进度懈怠,静虑度散乱,智慧度愚痴。”

    上问济公可曾入三昧否?梵化道:“罗汉得道,全由佛教,故以声闻为名。辟支得道,或闻因缘解脱,或昕环佩得悟,故以缘觉为名。若济公师,已得菩萨上乘,乃为大道之人。方便则正行六度,真教则通修万善。功不为己,志在存济,实以大道为名。梵语摩诃衍言口,运载无边,得证无上菩提。至于觉性既圆,无法不寂,竟似西归只履,双树拂衣,虽如来真印,法眼转轮,不二体也。”

    宁宗听罢,信心合掌而言曰:“善哉,善哉。”即赐梵化三十七品瓶钵花贯助道法器,逍遥道服一袭,超尘拨俗道履一緉。太上皇后于宫中,闻道天台有五百圣僧罗汉,特发帑金三万两,命梵化到天台国清寺,装塑罗汉五百尊。功毕之日,梵化即命画士摹绘圣像呈进。太上皇后从头一一细看,却又将灵隐寺、净慈寺五百罗汉大像,一一挂起。比对出来,却有一段奇处,那一百一十八尊揭渡那光梵尊者,与净慈寺传画国师梵光之像无异。而又今日与净慈寺济公之像,俨然无异。当日国清寺本空长老之像,乃与灵隐寺远瞎堂长老之像无异。祗园寺道津长老之像,又与今日梵化之像无异。可见贤贤相印,圣圣相参,俱是前定,不是偶然。

    梵化从天台塑了五百罗汉,命画士摹绘大像,亦是无心成造,随塑起相。呈送太上皇后,逐位瞻礼,并将灵隐、净慈两寺,各一比对,如出一手,又并算一奇事。自此之后,梵化随接德辉长老道脉,日日晨钟暮鼓,戒律精严,全与济公举动不同。直至理宗朝,时年九十四岁,安然坐化。朝廷晋号真一纯静通明玄觉国师,建塔虎跑,与济公之塔相距不远。至今净慈、虎跑二寺,香云瑷叇,慧日曈昽,为西湖两山名刹,万年相峙,为不朽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麹头陀传简介 >麹头陀传目录 > 第三十六回 梵化师宗风大振 表济公百世香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