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上卷 素问篇 疟论
    一、本篇对疟病的病因、病理、病状、治法、等作了详细的探讨。其中包括一日发、间日发、数日发以及寒病多少、但热不寒和日晏、日早等各种情况。

    二、疟病的形成,大都由于感受风寒、水气、暑热等病因所致。受邪先后不同,则寒热情况亦异。痒疟则是由于肺素有热的关系,所以但热不寒。

    三、疟邪在人体内,必和卫气相逢才能发病;病至及期,阴阳气衰,邪气和卫气相离,病才休止。因邪气所中有浅深,和卫气相逢的时间就有差别,因而有日发、间日发、数日一发以及渐迟、渐早的不同。

    四、发作时的寒热交作,是由于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并所致。

    五、疟病发作有二种情况:一种是与四时发病规律相应的,所谓夏伤于暑,秋必病疟,这叫做应四时;另一种与此不同,四时皆发,这叫做反四时。

    六、疟疾的治疗,攻邪应在未发病之前或已衰之后,正当发作时不年进行针刺恐邪未去而正先受伤。

    黄帝问曰:夫痎疟皆生于风,其蓄作有时者何也?

    黄帝问道:一般说来疟疾都由于感受了风邪而引起,他的休作有一定时间,这是什麽道理?

    岐伯对曰:疟之始发也,先起于毫毛,伸欠乃作,寒栗鼓颔,腰脊俱痛,寒去则内外皆热,头疼如破,渴欲冷饮。

    岐伯回答说:疟疾开始发作的时候,先起于毫毛竖立,继而四体不舒,欲的引伸,呵欠连连,乃至寒冷发抖,下颌鼓动,腰脊疼痛;及至寒冷过去,便是全身内外发热,头痛有如破裂,口渴喜欢冷饮。

    帝曰:何气使然?愿闻其道。

    黄帝道:这是什麽原因引起的?请说明它的道理。

    岐伯曰:阴阳上下交争,虚实更作,阴阳相移也。阳并于阴,则阴实而阳虚,阳明虚则寒栗鼓颔也;巨阳虚则腰背头项疼;三阳俱虚则阴气胜,阴气胜则骨寒而痛;寒生于内,故中外皆寒;阳盛则外热,阴虚则内热,则喘而渴,故欲冷饮也。

    岐伯说:这是由于阴阳上下相争,虚实交替而作,阴阳虚实相互移易转化的关系。阳气并入于阴分,使阴气实而阳气虚,阳明经气虚,就寒冷发抖乃至两颌鼓动;太阳经气虚,便腰背头项疼痛;三阳经气都虚,则阴气更胜,阴气胜则骨节寒冷而疼痛,寒从内生,所以内外都觉寒冷。如阴气并入阳分,则阳气实而阴气虚。阳主外,阳盛就发生外热;阴主内,阴虚就发生内热,因此外内都发热,热甚的时候就气喘口渴,所以喜欢冷饮。

    此皆得之夏伤于暑,热气盛,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皆荣气之所舍也。

    这都是由于夏天伤于暑气,热气过盛,并留藏于皮肤之内,肠胃之外,亦即荣气居留的所在。

    此令人汗空疏,腠理开,因得秋气;汗出遇风,及得之以浴,水气舍于皮肤之内,与卫气并居。卫气者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此气得阳而外出,得阴而内薄,内外相薄,是以曰作。

    由于暑热内伏,使人汗孔疏松,腠理开泄,一遇秋凉,汗出而感受风邪,或者由于洗澡时感受水气,风邪水气停留于皮肤之内,与卫气相合并居于卫气流行的所在;而卫气白天行于阳分,夜里行于阴分,邪气也随之循行于阳分时则外出,循行于阴分时则内搏,阴阳内外相搏,所以每日发作。

    帝曰:其间日而作者何也?

    黄帝道:疟疾有隔日发作的,为什麽?

    岐伯曰:其气之舍深,内薄于阴,阳气独发,阴邪内着,阴与阳争不得出,是以间日而作也。

    岐伯说;因为邪气舍留之处较深,向内迫近于阴分,致使阳气独行于外,而阴分之邪留着于里,阴与阳相争而不能即出,所以隔一天才发作一次。

    帝曰:善。其作日晏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目录 > 上卷 素问篇 疟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