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下卷 灵枢篇 九针论
苦,病生于脉,治之于灸刺。形苦志乐,病生于筋,治之以熨引。形乐志乐,病生于肉,治之以针石。形苦志苦,病生于咽喝,治之以甘药。形数惊恐,筋脉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醪药。是谓形。

    五脏气,心主噫,肺主咳,肝主语,脾主吞,肾主欠。

    六腑气,胆为怒,胃为气逆哕,大肠小肠为泄,膀胱不约为遗溺,下焦溢为水。

    五味:酸入肝,辛入肺,苦入心,甘入脾,咸入肾,淡入胃,是谓五味。

    五并:精气并肝则忧,并心则喜,并肺则悲,并肾则恐,并脾则畏,是谓五精之气,并于脏也。

    五恶:肝恶风,心恶热,肺恶寒,肾恶燥,脾恶湿,此五脏气所恶也。

    五液:心主汗,肝主泣,肺主涕,肾主唾,脾主涎,此五液所出也。

    五劳: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此五久劳所病也。

    五走:酸走筋,辛走气,苦走血,咸走骨,甘走肉,是谓五走也。

    五裁:病在筋,无食酸;病在气,无食辛;病在骨,无食咸;病在血,无食苦;病在肉,无食甘。口嗜而欲食之,不可多矣,必自裁也,命曰五裁。

    五发:阴病发于骨,阳病发于血,以味发于气,阳病发于冬,阴病发于夏。

    五邪:邪入于阳,则为狂;邪入于阴,则为血痹;邪入于阳,转则为癫疾;邪入于阴,转则为喑;阳入之于阴,病静;阴出之于阳,病喜怒。

    五藏:心藏神,肺藏魄,肝藏魂,脾藏意,肾藏精志也。

    五主:心主脉,肺主皮,肝主筋,脾主肌,肾主骨。

    阳明多血多气,太阳多血少气,少阳多气少血,太阴多血少气,厥阴多血少气,少阴多气少血。故曰刺阳明出血气,刺太阳出血恶气;刺少阳出气恶血,刺太阴出血恶气,刺厥阴出血恶气,刺少阴出气恶血也。

    足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厥阴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足之阴阳也。手阳明太阴为表里,少阳心主为表里,太阳少阴为表里,是谓手之阴阳也。

    【注释】

    ①始于一而终于九:从一开始,到九终止。指一切事物由少到多的自然发展规律。

    ②九以法野:野,是分野的意思。古代九州区域的划分叫做九野。

    ③黄钟:六律之一,古代矫正音律的一种乐器。

    ④盖:又叫华盖,指封建帝王专用的车盖或者伞。五脏中肺脏的部位最高,覆盖其他脏腑之上,形状如伞盖,所以说肺为五脏六腑之盖。

    ⑤音者,冬夏之分,分于子午:音,指五音。冬至阴极阳生,月建在子;夏至阳极阴生,月建在午。

    ⑥氂(máo):马尾长而有韧性的毛。

    ⑦星者,人之七窍:北斗有七星,多以此为典例。天有七星,比拟人有七窍,可以引申为天空星辰密布,人身空窍也很多。

    ⑧八节:概括通身关节的意思。

    ⑨八正:指立春、立夏、立秋、立冬、春分、夏至、秋分、冬至。

    ⑩虚风:贼风,指四时反常的气候。

    淫邪:指邪气过盛,蔓延为害。

    綦针:指缝纫用的长针。

    九野:指九宫的位置。

    大禁:大,普遍;禁,指禁忌针刺的日期。

    熨引:指用药温熨导引。

    针石:石针,通常称砭。为古代切刺皮肤,排脓放血的手术工具。

    醪药:即药酒。

    淡入胃:甘及薄为淡,属土。五谷都具淡味,而受纳于胃。

    五劳:指劳逸过度,积久形成的五种劳伤。

    裁:节制的意思。

    转:搏结的意思。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目录 > 下卷 灵枢篇 九针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