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下卷 灵枢篇 痈疽
名叫败疵,败疵主要发生于妇女。如果迁延日久,就会发展为大的脓肿,其中还生有赤小豆大小的肉芽。治疗这种病候,可用切割的连翘草根各一升,加水一斗六升,煎取三升,乘热强饮,并多穿衣服,坐在盛有热汤的铁锅上熏蒸,使病人汗出至足部,即可痊愈。

    痈疽生在大腿和足胫部的,名叫股胫疽。这种病的外部没有明显的变化,然而痈肿所化的脓紧贴骨上,如果不迅速治疗,约三十日即可死亡。

    痈疽生在尾骶骨部的,名叫锐疽。其形状红、大而坚硬,应当迅速治疗,否则,约三十天就会死亡。痈疽发生在大腿内侧的,名叫赤施。如不迅速治疗,至六十天就会死亡。如果两腿内侧同时发病,是毒邪伤阴已极,多属不治之证,十天就要死亡。

    发生在膝部的,名叫疵疽。其症状是外形肿大,皮肤颜色没有变化,伴有发冷发热,患处坚硬,这是尚未成脓的表现,切不可用砭石刺破,如果误用砭石刺破排脓,便会导致死亡。须待患处柔软成脓,再用砭石刺破,以排脓泻毒,疾病就会痊愈。

    发生在关节的各种痈疽,并且出现内外、上下、左右对称发病的,都不易救治。生于阳经所在部位的,约一百天死;生于阴经所在部位的,约三十天死。

    发生于足胫部的,名叫兔啮疽,其外形红肿,毒邪能够深入至骨,应当迅速治疗,如不急治,就会危害生命。

    痈毒发于内踝的,名叫走缓。其外形如痈,但皮肤颜色没有变化。治疗时应当用石针屡屡砭刺痈肿所在之处,使寒热的症状消退,就不会死亡。

    痈疽发生于足心、足背的,名叫四淫。其形状好像大痈一样,如不迅速治疗,约一百天就会死亡。

    痈肿生在足四傍的,名叫厉疽。其外形不大,如果从足小趾开始发病,并呈现黑色,应当迅速治疗以消除黑色,如果黑色不消退,却逐渐加重,就不能治愈了,约一百天就会死亡。发生在足趾的,名叫脱疽,其症状如果出现赤黑色,是毒气极重,多属不治的死证;如不呈现赤黑色,是毒气较轻,尚能救治。如经过治疗而病势仍不减轻,应当迅速截除其足趾,否则毒气内攻深陷于脏腑,必然导致死亡。

    【原文】黄帝日夫子言痈疽,何以别之岐伯日营卫稽留于经脉之中,则血泣而不行,不行则卫气从之而不通,壅遏而不得行,故热。大热不止,热胜则肉腐,肉腐则岁脓。然不能陷,骨髓不为炼枯,五脏不为伤,故命日痈。黄帝日何谓疽岐热气淳盛,下陷肌肤,筋髓枯,内连五脏,血气竭,当其痈下,筋骨良肉皆无余,故命日疽。疽者,上之皮夭以坚,上如牛领之皮。痈者,其皮上薄以泽。此其候也。

    【提要】本段主要论述了痈和疽的区别。

    【白话解】黄帝说你所谈的痈疽应当如何鉴别呢?岐伯说如果营气滞留在经脉中,血液就凝聚而不能畅行,从而使卫气受到影响也阻滞不通,使壅积于内而化生毒热。如毒热发展不止,便使肌肉腐烂化脓。但是这种毒热仅仅浮浅在体表,不能深陷到骨髓,所以骨髓不会被灼伤而焦枯,五脏也不会受其伤害,这种疾病就叫做痈。

    黄帝说什么叫做疽呢?岐伯说如果热毒亢盛,深陷于肌肤的内部,使筋膜溃烂,骨髓焦枯,同时还影响五脏,使血气枯竭。其发病部位比痈的发病部位深,使得筋骨肌肉等都溃烂无遗,所以称之为疽。疽的特征是皮色晦暗而坚硬,如同牛颈部的皮一样,痈的特征,是皮薄而光亮。这些就是痈和疽的区别。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黄帝内经简介 >黄帝内经目录 > 下卷 灵枢篇 痈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