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艺文二
学【原文】欧阳文忠好推挽后学。王向少时为三班奉职①,干当滁州一镇②,时文忠守滁州。有书生为学子不行束脩③,自往诣之,学子闭门不接。书生讼于向,向判其牒曰:礼闻来学,不闻往教④。先生既已自屈,弟子宁不少高?盍二物以收威⑤,岂两辞而造狱⑥!书生不直向判,径持牒以见欧公。公一阅,大称其才,遂为之延誉奖进,成就美名,卒为闻人。【注释】①王向:字子直,侯官(今福建闽侯)人。嘉祐二年(1057)与兄王回同举进士,历官峡石主簿。三班奉职:低级武阶官名。②干当:即勾当公事。勾当为管理之意,南宋人避高宗讳改为干当。一镇:指滁州下属的一个镇(一般为小工商业聚集地点)。③束脩(xiū):指交学费入学。④礼闻来学,不闻往教:此八字为《礼记曲礼》之文,谓依据礼法,弟子应登师门求教,为师者则不应往弟子家授学。⑤盍二物以收威:此用《礼记学记》夏楚二物,收其威也之文。二物,指梗条(楸树条)、荆条,古时学塾用以处罚学生。句意谓何不处罚学徒以保持为师的威仪。盍,何不的合音字。⑥岂两辞而造狱:为何要双方各执一词来打官司?【译文】欧阳修欧阳文忠公(修)喜欢提携好学的年轻人。王向年轻时以三班奉职的衔名,管理滁州一个镇的公事,当时文忠公为滁州知州。有个教书的儒生因为学生不交学费入学,就亲自到学生家授教,结果学生闭门不接纳。儒生就找王向递状子告这个学生,王向在他的状子上批写判词说:自古礼数,只听说弟子来学,没听说先生往教。先生既已自己屈尊前往,弟子又怎能不会慢待师道?何不行罚以收回你的师尊,哪用双方争竞来对簿公堂!儒生以为王向的判决不公正,就直接拿着状子去找欧公。欧公一看王向的判词,对他的才华大为称赏,因而为他传布名誉,鼓励他进取,终于使他成就了功名,成为知名的人士。枣与棘之别【原文】枣与棘①相类,皆有刺。枣独生,高而少横枝;棘列生②,卑③而成林;以此为别。其文皆从朿④,音刺,木芒刺也。束而相戴⑤立生者,枣也。束而相比⑥横生者,棘也。不识二物者,观文可辨。【注释】①棘:植物名,即酸枣,也泛指各种有刺草木。酸枣,鼠李科,落叶灌木,有刺,常野生成丛莽状,果实较枣小,味酸。②列生:丛生。列:排列成行,文中有众多的意思。③卑:低矮。④朿:木芒,今作刺。⑤戴:加在头上,或用头顶着,文中指枣树的枝干一层层往上长。⑥比:挨着,紧靠着。【译文】枣树与酸枣树很相似,都有刺。枣树是单株独生的,树干高且横生的树枝较少;酸枣树是多株丛生的,树干低矮且长成一片,这就是它们的区别。枣和棘的字形都从朿,读作刺,是树木所长的芒刺的意思。树木的枝条一层层往上长的,就是枣树;枝条丛生、相互紧挨着长成一片的,就是酸枣树。不认识这两种树的人,看看文字的字形也就能够辨别了。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梦溪笔谈简介 >梦溪笔谈目录 > 艺文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