补笔谈卷一
再分辨声音的高低清浊了。北苑茶【原文】建茶之美者,号北苑茶。今建州凤凰山,土人相传谓之北苑,言江南尝置官领之,谓之北苑使。予因读李后主文集,有《北苑诗》及《文苑记》,知北苑乃江南禁苑,在金陵,非建安也。江南北苑使,正如今之内园使。李氏时有北苑使善制茶,人竞贵之,谓之北苑茶,如今茶器中有学士瓯之类,皆因人得名,非地名也。丁晋公为《北苑茶录》云:北苑,里名也,今曰龙焙。又云:苑者,天子园囿之名。此在列郡之东隅,缘何却名北苑?丁亦自疑之,盖不知北苑茶本非地名。始因误传,自晋公实之于书,至今遂谓之北苑。【译文】福建建州最好的茶,号称北苑茶。如今建州的凤凰山,当地人历来沿称为北苑,本来指的是南唐曾设官兼管这里的茶叶征收,兼管的官员就称为北苑使。我因为读李后主(煜)的文集,见其中有《北苑诗》及《文苑记》,始知北苑是南唐的皇家园林,在金陵,而不在建安。南唐的北苑使,正相当于现在的内园使。李氏统治南唐时,有个北苑使善于制茶,人们竞相以他所制的茶为珍贵,称之为北苑茶,就像现在的茶具中有学士瓯之类,都是因人而得名的,北苑并非地名。丁晋公(谓)撰写的《北苑茶录》说:北苑,乡村名,今称龙焙。又说:苑是天子园囿之名。这地方在天下州郡的东南一角,为什么却叫北苑?丁氏也自己有疑问,看来他不知道所谓北苑茶的北苑本来不是地名。开始时是因为误传,自从丁晋公在书中把它说成是实有的地名之后,这地方竟至今就叫北苑了。《史记》非谤书【原文】班固论司马迁为《史记》,是非颇谬于圣人,论大道则先黄老而后六经,序游侠则退处士而进奸雄,述货殖则崇势利而羞贫贱,此其蔽也①。予按《后汉》王允曰:武帝不杀司马迁,使作谤书,流于后世。②班固所论,乃所谓谤也。此正是迁之微意。凡《史记》次序说论,皆有所指,不徒为之。班固乃讥迁是非颇谬于圣贤,论甚不慊③。【注释】①此处引文见东汉班固所撰《汉书司马迁传》的赞语。圣人,指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观念。大道,即古人所泛称的道,在哲学上一般指天地自然及社会治理的总根源或总规律。②此所引王允之语见《后汉书蔡邕传》,为王允欲杀蔡邕时所说。王允(137192),东汉末献帝时大臣,先是设计杀董卓,不久为董卓故将所杀。③慊(qi):通惬,恰当。【译文】班固论司马迁撰写《史记》,认为其是非标准颇与儒家圣人的观念相抵触,所以在讨论天地自然的大道理时便首先注重黄老之学而然后才及于儒家经典,在叙述游侠的事迹时便排斥有志节的隐士而专为一些奸雄人物立传,在记录工商业经济状况和相关人物的活动时便崇尚发财致富的势利而以贫贱为耻辱,这些都是司马迁观念上的囿蔽和局限性所在。我查考《后汉书》记载王允说:汉武帝不杀司马迁,使得他作出了一部诽谤的书,贻害于后世。被班固所批评的司马迁的观念,就是所谓谤了。其实这正是司马迁著史隐微而不明说的用意之所在。大抵《史记》的叙述体例和有关论说,都是有所指的,并不是没有目的地编一堆空言式的史料。班固却批评司马迁的是非观念与圣贤多相乖违,这议论很不恰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