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谢短篇
    【题解】

    本篇篇名叫“谢短”,就是把“文吏”与“儒生”的短处告诉人们。

    在当时,儒生“自谓通大道(先王之道)”,“能说一经”,看不起文吏;而文吏“自谓知官事,晓薄书”,也瞧不起儒生。王充则认为,他们是在不同职业之间,用自己的长处来比别人的短处,若在各自的职业范围内,其短处也是明显的。他便向儒生提出了许多一般儒生无法解答的五经中的问题,向文吏提出了许多有关公务中文吏无法解答的问题,并指出这是由于他们“闭暗不览古今”的结果。最后王充总结说,儒生与文吏“无一阅备(完备),皆浅略不及,偏驳不纯,俱有阙遗”,没有一个十全十美,学问都片面、杂乱、不完善,都有缺点和不足,没有什么理由值得互相指责。

    【原文】

    36·1《程材》、《量知》,言儒生、文吏之材不能相过,以儒生修大道,以文吏晓簿书,道胜于事,故谓儒生颇愈文吏也。此职业外相程相量也,其内各有所以为短,未实谢也。夫儒生能说一经,自谓通大道以骄文吏;文吏晓簿书,自谓文无害以戏儒生。各持满而自藏(1),非彼而是我,不知所为短,不悟于己未足。《论衡》詶之(2),将使■然各知所之(3)。

    【注释】

    (1)藏:古无“藏”字,疑“臧”字形近而误。臧:善。这里作高明讲。

    (2)詶:章录杨校宋本作“训”,可从。下同。

    (3)■(shì士):即“奭”,通“赩(xì细)”,红色。|然:形容脸红的样子。之:根据文意,疑是“乏”字形近而误。后文“二家各短,不能自知。”义与此同,可证。

    【译文】

    《程材》、《量知》,讲到儒生和文吏的才能不相上下,因为儒生掌握了先王之道,文吏通晓公文,由于先王之道胜过具体事务,所以认为儒生稍稍胜过文吏。这是在不同职业之间来相互比较衡量,对他们职业范围内各自所具有的短处,没有如实论述。儒生能解说一种经书,就自认为弄通先王之道来傲视文吏;文吏通晓公文,就自认为会处理公文不出差错来嘲弄儒生。他们各怀自满,自以为高明,别人不对而自己对,不知道什么是短处,不明白自己还有不足的地方。《论衡》解答这个问题,将使他们脸红各自知道自己的短处。

    【原文】

    36·2夫儒生所短,不徒以不晓簿书,文吏所劣,不徒以不通大道也,反以闭暗不览古今,不能各自知其所业之事未具足也。二家各短,不能自知也,世之论者,而亦不能詶之,如何?

    【译文】

    儒生的短处,不仅仅因为不通晓公文,文吏的不足,不仅仅因为没有弄通先王之道,反而是因为闭塞不明,不通古今,不能各自知道自己所从事的事业不全面。二家各有短处,自己不能了解,世上评论的人,也不能解答它,这怎么行呢?

    【原文】

    36·3夫儒生之业,五经也。南面为师(1),旦夕讲授,章句滑习(2),义理究备,于五经,可也。五经之后(3),秦,汉之事,无不能知者(4),短也。夫知古不知今,谓之陆沉,然则儒生,所谓陆沉者也。五经之前,至于天地始开,帝王初立者,主名为谁,儒生又不知也。夫知今不知古,谓之盲瞽(5)。五经比于上古,犹为今也。徒能说经,不晓上古,然则儒生,所谓盲瞽者也。

    【注释】

    (1)南面:坐北朝南,在古代是尊贵的位置。

    (2)滑习:非常熟悉。

    (3)五经之后:《周易》、《诗经》、《尚书》、《周礼》、《春秋》都作于春秋战国时代。五经之后,这里是指春秋战国之后。

    (4)无:根据文意,疑是衍文。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论衡简介 >论衡目录 > 谢短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