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
    【原文】

    夫以为疾病至急,仓卒寻按,要者难得,故重集诸“可”与“不可”方治,比之三阴三阳篇中,此易见也。又时有不止是三阴三阳,出在诸“可”与“不可”中也。

    【译文】

    我以为疾病发展迅速,病情十分危急,要想在仓促间内寻求到辨证治疗的要领,是不容易做到的,故重新收集各种可与不可的诊治原则和方法,整理成可与不可诸篇。这与三阴、三阳篇中相比,更容易查找。同时,还有三阴、三阳篇中没有的内容,也补充在可与不可各篇中。

    【评析】

    本条说明重集可与不可与诸篇的动机和目的。

    本条主要说明重新收集整理,编写可与不可与各篇的目的意义,旨在便于了解和掌握汗、吐、下等法的宜忌,从而有助于提高辨证论治水平,同时并补充了六经病篇没有涉及的部分内容,更有利于解决仓促寻按,要者难得的困难。

    【原文】

    脉濡①而弱②,弱反在关,濡反在巅③,微反在上④,涩反在下⑤。微则阳气不足,涩则无血⑥,阳气反微,中风汗出,而反躁烦,涩则无血,厥而且寒。阳微发汗,躁不得眠。

    【注释】

    ①濡(rú):脉搏浮而无力。

    ②弱:脉搏沉而无力。

    ③巅:这里是指关脉的部位,即高骨也,故名曰“巅”。

    ④上:寸脉的部位。

    ⑤下:尺脉的部位。

    ⑥无血:阴虚血不足,不是谓没有血。

    【译文】

    关脉濡而弱,寸脉反见微,尺脉反见涩。微主阳气不足,涩主阴血亏虚。阳气虚弱而又阴亏,则易出现中风多汗、烦躁不安、形寒怕冷、四肢厥冷。阳虚发汗,就会引起亡阳,出现烦躁、不得安眠的变症。

    【评析】

    本条说明脉见濡弱微涩,不可发汗。

    脉象濡弱,含有柔和之意,即《内经》“脉有胃气”,但必须寸、关、尺三部均濡弱而不弦硬,方为无玻今濡弱仅见于关部,不能上及于寸,下至于尺,是为胃气不足,所以说“弱反在关,濡反在巅”。寸脉在上主阳,寸脉微为阳气不足;尺脉在下主阴,尺脉涩是阴血虚少。阳气不足则卫虚不固,是以中风多汗,汗出则阴阳更虚,遂致躁烦。血少不能荣于四肢,于是肢厥且寒。阳气已虚,再误用发汗,必致阳气更虚,所以躁扰不得安眠。

    【原文】

    动气在左,不可发汗。发汗则头眩,汗不止,筋惕肉瞤。

    【译文】

    脐左有气筑筑然跳动,是肝气虚,不能发汗。误发其汗,则会引起头晕目眩、汗出不止、筋肉跳动的变症。

    【评析】

    本条讲肝气虚误汗的变症。

    动气在左,是为肝气虚,故不可发汗。肝为风木之脏,藏血而主筋。误用发汗,必致肝气更虚,虚风上扰,则头晕目眩,即《内经》所说的“诸风掉眩,皆属于肝”。汗出不止则阴液阳气俱伤,筋脉与肌肉得不到温煦和濡养,则发生筋惕肉。

    【原文】

    动气在上,不可发汗。发汗则气上冲,正在心端。

    【译文】

    动气在脐的上部,不可发汗。误汗就会发生气上攻冲,正当心端。

    【评析】

    心气虚误汗的变症。

    动气在上,乃心气虚弱,心阳不振,所以不可发汗。误用发汗则心阳更虚,势必导致下焦水寒之气,上逆凌心,故气向上冲而直抵心端。

    【原文】

    动气在下,不可发汗。发汗则无汗,心中大烦,骨节苦疼,目运恶寒,食则反吐,谷不得前。

    【译文】

    脐下有气筑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伤寒论简介 >伤寒论目录 > 辨不可发汗病脉证并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