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卷十
就不曾见过菩提道,哪里又会有成就菩提的事情呢?由此当知今日的一切物象,都是从昔以来本来无因的。由这样来认识计度,从而亡失了正等遍觉知,堕落在外道之中,迷失了菩提真性。这就叫做第一外道立无因论。

    阿难。是三摩中诸善男子。凝明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圆常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遍常论。一者。是人穷心境性。二处无因。修习能知二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循环。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二者。是人穷四大元。四性常住。修习能知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咸皆体恒。不曾散失。计以为常。三者。是人穷尽六根末那执受。心意识中本元由处。性常恒故。修习能知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不失。本来常住。穷不失性。计以为常。四者。是人既尽想元。生理更无流止运转。生灭想心。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计以为常。由此计常。亡正遍知。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阿难,有些在三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凝固,慧觉明净,正心不邪,魔不能在他身上得到便宜。想蕴已破,欲穷行蕴,于十二类众生中,一一究其根元,观察其行蕴幽清,常扰动之根元,于圆常中,妄起计度之念,那么,这人便坠入四种遍常论。第一种是,这人穷究心与境,以求行蕴之性,穷至无所观处,则谓二处无因,在此修习中能够知道二万劫中,十方的众生,兼心与境,所有生灭,都是循环不已,不曾散失。因此以为心境二性都是常。第二种是,这人穷究内外四大根元,见众生身根这内四大与众生器界外四大的元性是常住不失的,在此修行中能够知道,四万劫中,十方众生所有生灭,都是体恒而不会失散的,由此计度而认为这是恒常的。第三种是,这人想蕴已破,欲穷究行蕴,故对于六根末那第七识执受第八识,心意识中,本元由处,穷研不已,穷至无所觉处,不见生灭,便谓其性常恒不坏,在此修习中能够知道八万劫中,一切众生,循环往复不曾散失,本来就是常住不散,穷不失性的,于是计度为常。第四种是,这人根本想蕴已经除尽,动相已消,露出行蕴本元,然却不知其有微细流注,因而谬谓没有流止运转生灭,心想今已永灭,理中自然成不生灭,因心所度,于是计度认为常。由此而计常的,因不达行蕴唯心所现,所以亡失正知,行蕴所覆,不见真心,所以亡失遍知,执此为常而不相信有真常菩提,所以堕落在外道,从而迷失了菩提真性,这就叫第二外道立圆常论。

    又三摩中诸善男子。坚凝正心。魔不得便。穷生类本。观彼幽清常扰动元。于自他中起计度者。是人坠入四颠倒见。一分无常。一分常论。一者。是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是则计我遍十方。凝明不动。一切众生。于我心中自生自死。则我心性名之为常。彼生灭者。真无常性。二者。是人不观其心。遍观十方恒沙国土。见劫坏处。名为究竟无常种性。劫不坏处。名究竟常。三者。是人别观我心。精细微密。犹如微尘。流转十方。性无移改。能令此身即生即灭。其不坏性。名我性常。一切死生从我流出名无常性。四者。是人知想陰尽。见行陰流。行陰常流。计为常性。色受想等。今已灭尽。名为无常。由此计度一分无常一分常故。堕落外道。惑菩提性。是则名为第三外道。一分常论。

    又那些在三摩地中修行的善男子,定力坚固凝住,不起邪求之心,魔不能从他身上讨到便宜。此时他穷尽众生十二类之深本,深本既现,观其幽而不显,清而不浊,常时清扰,为诸动之根元,自他身心皆依之而建立,于是于自他法中,妄起计度,则这人便坠入四种颠倒见中,一分无常,一分常论。第一种是,这人观妙明心,遍十方界,湛然以为究竟神我,从这里则妄计我遍在十方界,凝明不动,湛然以为真常。而一切众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楞严经简介 >楞严经目录 > 卷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