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母亲:自由的天地
    下面两段市凌志军的《成长》书中描述李开复和他的父母亲。

    母亲:自由的天地

    李开复一直把他的养育了七个孩子的妈妈视为人间圣母。妈妈总是面带微笑,耐心地倾听儿子的诉说,仔细揣摩什么才是儿子真正需要的东西,而且她还知道儿子内心深处潜藏的愿望,知道那愿望在未来的某一天里终将爆发出来,一点一点地引导儿子朝着那个方向走去。她对儿子有一种执拗的期待和信任,相信儿子不同凡响。可是作为一个淘气的小男孩儿,开复总要惹妈妈生气。每逢这时候,她就显露出一个平凡母亲的特点:焦躁、愤怒,甚至专横。

    "我有一个很独裁的、但是非常好的母亲。"开复总是这样说。听上去有些矛盾,其实母亲正是一个矛盾的统一体:既温和又严厉,既传统又开放,既独断又宽厚。

    等到长大成人、功成名就、成为两个孩子的父亲时,他才认识到,生命和自由,正是母亲给予他的最好的礼物。

    开复出生的那一年,父亲55岁,母亲44岁。对这样年龄的女人来说,分娩的过程与其说是一次生理上的煎熬,不如说是精神上的炼狱。很多人都说她的年龄不再适合生这个孩子,母亲只是轻轻地重复着三个字:"我要生"。分娩的那个夜晚,医院的专家说,"这孩子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看到这女人眼睁睁地望着他,专家又说:"科学上低能的概率大一些。"但是母亲还是那三个字:"我要生"。

    就像中国的大多数家庭一样,在这个家庭里,母亲对孩子有着更强烈的影响力和控制力。小儿子的出生让这个中年女人的生命放射出奇异的光彩。她坚信他是全家最聪明的孩子,所以对他的宠爱最甚、期望最高、管教最严。

    母亲的视线里永远都有这个儿子,而且是把一种非常标准的中国式教育施加在儿子身上。她要求儿子把每一件事情都做到最好的程度。开复多年以后回忆说,"就是无论什么都要最好,不会有任何一项可以通融。"

    开复本来聪明,又如此努力,所以成绩很不错。这让妈妈满意,但是儿子不喜欢这种学习方式。他讨厌背书,讨厌考试,讨厌做作业。最讨厌的是课堂上的那些纪律。他天性调皮,上课总爱动来动去,还爱讲话,爱和老师作对,所以总是挨打。那老师姓徐,惩罚学生的方式之一,是用竹条打手背。

    母亲对儿子的淘气行为不大在意,她在意儿子的学习成绩。但是再聪明的孩子也不可能次次争先。有一次成绩单发下来,分数不好,开复心里一阵害怕,怕母亲打他,就把分数改了。他改得很有技巧,等母亲签字之后,又改回去,所以母亲和老师都没发现。这对他是个巨大的鼓励,连续几天都很得意。然后,他第二次修改自己的分数,不料这一次弄巧成拙,留下痕迹。他觉得这次不可能蒙混过关,索性学着母亲的样子挥一下手,就把卷子扔到水沟里去。

    1972年春天,开复过完11岁生日之后不久,大哥从美国回来,看到这孩子在如此严厉的管教之下读书,整天被试卷和成绩单包围着,没有时间出去玩,也没有朋友,承受着升学的压力,千辛万苦拿回一个好分数,也不知道学的东西有没有用处,忍不住说:

    "这样下去,考上大学也没用。不如跟我到美国去吧。"

    母亲从没去过美国,她受的是中国传统的教育,但却出奇地保留了一份开明的天性。现在,这位循规蹈矩、一丝不苟的母亲,居然决定给儿子一片自由的天地。

    那一天,母亲把手放在儿子的头上,对他说:"美国是一个伟大的国家,很多了不起的人都出在那里。你就到那里去吧。"

    开复敬畏地看着母亲。她是个独裁的、严厉的女人,信奉传统的中国式教育。但是现在,她居然让他自由,让他离开自己的视线。她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做最好的自己简介 >做最好的自己目录 > 母亲:自由的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