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序》
同的人;
一个拥有选择的智慧,并用智慧选择成功的人;
一个融会中西的国际化人才;
一个最好的自己。
其实,这本书里的许多想法都是我在过去的文章或信函中表达过的。而且,如果由职业作家来写本书,语言和文字一定能更加流畅、更加生动。但是,我自己总有一种提笔写作的冲动,因为我相信自己在青年一代中有一定的影响力,我希望能尽力帮助他们。
我深信,读者无法理解的说教或难以产生共鸣的案例是不可能被读者接受的。在年轻人看来,发生在成功者身边的故事最值得学习和品味,最容易从中汲取经验和教训。如果说我的写作还有某些特点可循的话,那就是,我更倾向于用缜密的逻辑和真实的案例(而不是枯燥的说教)来阐释成功的秘诀。虽然这本书不是一本自传,但是在本书中,也有许多发生在我身上的有意思和有价值的事情。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深爱的祖国,献给渴求进步的青年一代。因为我深信:
惟有更多的青年找到了自信和快乐,找到了真正属于自己的成功之路,中华民族才能够拥有更加辉煌的未来。
我把这本书献给我高龄的母亲,并谨以此书纪念我敬爱的父亲。这些年来,父母的教导我时刻牢记在心,父亲希望撰写《中国人未来的希望》的遗愿也时刻在鞭策和鼓励着我。但愿此书能实现父亲的遗愿中国的青年一代不正是父亲所说的中国人未来的希望吗?!
在这本书的写作、编辑和出版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热情的鼓励和无私的帮助。在此,我要感谢黄勇、李朱、周虹、王咏刚、贾兰和陈燕玲为完成这本书所做的工作,感谢凌志军让我采用他书中的部分案例,也感谢在这一过程中所有曾给予我帮助和鼓励的人们。
不虚度此生,就是我的成功
曾经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工作的潘锦辉是一个典型的女才子。在清华大学电子系读书时,她就天资过人,同时又兼具诚恳、谦逊等品德。在微软亚洲研究院实习时,潘锦辉用她灵活而敏锐的思维方式以及锲而不舍的钻研精神赢得了李世鹏等资深专家的一致好评。后来,潘锦辉又以优异的成绩考入斯坦福大学深造,并有机会在许多国际知名的大企业中工作。
在常人眼里,潘锦辉的人生旅途可谓一帆风顺,但潘锦辉自己却不这么想。她常常问自己:成功究竟是什么?难道学业和事业上的一帆风顺就是最大的成功吗?难道许多人梦寐以求的名和利就是最大的成功吗?如果成功只有一种定义,那么,自己多年来拥有过的许多美好的憧憬和设计又该如何实现呢?
有一天,一位学长无意间问潘锦辉:你到底对做什么感兴趣呢?这句话一下子点醒了潘锦辉,令她在一瞬间明白了许多:成功之路有许多条,成功的定义也有许多种,只要在理想的指引下,真正做了自己想做的事情,真正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就是一种成功,就应该为此感到自豪和快乐。
从此,潘锦辉积极投入到了乐观、充实的人生当中。
工作时,她总是尽力做到自己的最好。每进入一个新领域,她都会无比兴奋,因为可以从学习的过程中积累更多的经验和知识,学到与不同的人相处、合作的技巧。这样,在新的挑战来临时,她总能做好充分的准备,让自己离既定的人生目标又近一步。
业余时间里,她在美国欣欣教育基金会担任项目负责人和区域负责人,帮助中国贫困山区建学校、办教育。在做义工时,即使是琐碎的小事,她也要尽量做好。在这一过程中,她认识了许多来自不同阶层、不同领域的人,有的是成功的投资家和创业家,有的是普通的职员和退休老人。大家在这样的工作中获得的快乐和成就感,丝毫不少于在日常工作中的所得,更重要的是,这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