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软公司里的“东施效颦”
告诉我说:优秀是有标准的,我们有一个给学生打分的指标体系。这种给人才贴标签、分类别,给成功评等级、定指标的做法在国内教育界几乎是根深蒂固的。从幼儿园和小学开始,老师们就习惯于将孩子简单地划分为好学生和差学生两种类型,就好像他们分别是从两个不同的模子里倒出来的一样。
美国教育界的思维方式恰恰与此相反。有一次,一位中国家长问美国某大学的校长:你们学校里有多少好学生,有多少差学生?校长诚恳地说:我们这里没有差学生,只有个性特点不同的学生。
也就是说,每一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和潜质,在多元化成功的模型中,只要主动选择,每个人都有成功的机会。
成才没有公式可以套用。试图用一个成功个案来总结教育规律,或寻找某些成才捷径,这些做法都有失偏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