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十三章 《小博诺姆》
的,第三个是关于英国人的精神状态的。第一个画面没狄更斯所描绘的那样深刻。作者明确地告诉我们,1889年制定的英国法规尚未存在,而故事的情节是发生在1875年的。拉-哈德、托尔皮特和贫民习艺所的那位悍妇并不见得比雨果笔下的德纳第夫妇①更狠毒。正因为这样,他才将爱尔兰的贫困移到时运不济的伯爵领地中去描写。诚然,在这份为苦难儿童所作的辩护词中,为了谴责弃儿所遭受的流弊,必然地显得有点过激。

    至于爱尔兰,不管人类如何健忘,谁都知道,爱尔兰曾经陷入过极度悲惨的境地。地方自治问题尤为严重,宗教的困难与经济的困难掺合一起。我认为,阐述1875年爱尔兰局势的历史意义不是无益的,这使我们认识到当前使这个仍被分割成两个区域、各有不同的精神状态的岛屿产生混乱的事件。作为一个正直的法国人,儒勒-凡尔纳清楚地记得法兰西共和国曾派奥什③去救援爱尔兰人,因此,他当然地站在爱尔兰人一边;他埋怨大英帝国不通情达理;大英帝国的贵族政治,对英格兰和苏格兰固然慷慨大方,但对爱尔兰却是暴虐的。因此,他认为,这个岛屿所需要的首先是社会改革,然后才是政治改革。土地仍属封建地主所有c这些地主住在英格兰和苏格兰,跟佃户没有直接的契约关系;他们委托中间人出租他们的土地,而中间人又托付给管家,因而,佃户不知道谁是土地的业主。儒勒-凡尔纳抨击的正是这样一种制度。不在地主制①是基本的弊端。“贵族制度非但不承担责任,反而束缚得很严。灾难随时会发生。种蒺藜者得刺。”这种明智而恰当的警告被后来所发生的事件证实了。

    ①在雨果的《悲惨世界》中虐待弃儿何赛特的客店老板。

    ②奥什(1768-1797),法国将军,1797年曾率远征队人爱尔兰,当年死去。

    ①指地主不在农村,由管家代为收租的一种剥削方式。

    第三个画面反映的是那个时代的英国贵族;他虽然以漫画手法去表现这些人的特征,但却是以英国贵族所特有的毛病为依据的。皮鲍纳爵士满脑子浸透门第观念,他为失掉过去的封建特权而深觉惋惜,他瞧不起出身跟他不同的人。连他的家庭生活也严格遵守过时的礼仪。在我们看来,这个高傲自负的人物十分可笑;至于他的儿子,那不过是个小傻瓜,是个地地道道的应声虫。

    可以这样说,这种典型是不存在的,作者的确抱有偏见。他自己也承认,“这些出身高贵,但终有一天要变成名声显赫而十分愚蠢的小绅士”虽然还有,但人数确实不断减少,他非常明白,有些贵族从风度举止到思想意识都十分高雅,因此,他所谴责的只是一部分英国贵族;他给我们描绘的那个别具一格的典型,决不是不真实的,因为至少可以说,这种典型具有潜在的可能。

    小博诺纳的生意日渐兴隆,而米歇尔的生意却越来越糟。他要进行交割,把生产出来的最后一批车子推销出去。为此,小赫泽尔愿意出力,将商品广告刊登在《教育与娱乐杂志》上,以协助米歇尔了结“这件导致破产的荒唐事”。米歇尔的第3个孩子刚刚出世,真是生不逢时。

    年迈的家虽然经常头晕、视力模糊,但他仍然不停地工作。他将《机器岛》写出来后,把稿子交给他的弟弟,让他审查书中所作的技术说明。

    他走1个小时的路,双腿便疲倦不堪,因此他极少外出。

    1893年6月,他大概经受了一场痛苦的考验,他写信给他弟弟说:

    米歇尔和他的一家到这里已经住了整整1个月,他

    的妻子很有教养,他的孩子也同样很有教养。可是,勒费

    弗尔夫妇不愿意见他们,并吸引了一批假朋友。我们只

    有真正的朋友,那就是拉贝夫妇和潘萨尔夫妇。请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凡尔纳传简介 >凡尔纳传目录 > 第四十三章 《小博诺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