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71章 改土归流、封赏
区一样的负担税收与兵役,反而会认为国家对他们不平等待遇,就要造反。

    这点在努尔哈赤身上也是表现明显,建州当时如西南土司一样,也是属于羁勒州,境内的夷人不需要如辽东汉人一样的纳税,只需每三年纳贡一次便可。由于建州的这种特权待遇,加上当时辽东镇的汉民税役负担重,汉民纷纷逃往建州,当时辽东便有“走于辽不如奔于胡”的说法,而努尔哈赤羽翼丰满后,便如杨应龙一样的起兵叛乱了。

    所以说土司制与羁勒制一样,都是当时的国之大害。其实明人官员也不是没有人明白这一点,不过俗话说会哭的孩子有奶吃,当官的都是信奉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做官原则,境内的土人与胡人习惯以闹事来达成自己的目的,而古时官制也多是境内有人闹事,自己的官帽就不稳,所以在各地官员的姑息养奸下,明知大害,土司制与羁勒制还是成为各地通行的非汉人政策。

    这样的结果,也是大明边境叛乱频繁的原因。杨应龙多年来屡屡领兵作乱祸害巴蜀地带,却被当时四川与贵州高级官员屡屡放过,便是害怕事端,姑息养奸的结果。

    不过对于黄来福来说,不论是为国为己,自己都不许可土司制在播州一带死灰复燃,改土归流是为必然。他并不介意接下来播州之地会有什么反复,如当地土人再闹事,他不介意用长枪与火铳让他们明白什么叫安静与守秩序。有可能的话,他还会建议万历帝慢慢在西南与大明各地撤销所有的土司与羁勒州。

    ……

    对于黄来福的改土归流意向,四川巡抚李化龙,贵州巡抚郭子章,湖广巡抚支大可都有些异议,虽说播州之地能改土归流,对于他们也是大功一件,不过他们却是担心别处土司官们的反应,还不如保持现状为好。眼下播州刚定,可别又有什么事出来,对眼下大明来说,多一事,不如少一事不是?

    不过黄来福却是决心己定,很快,他的报捷奏疏快马送入京师,上面还有自己对于播州当地的处理建议,希望在当地改土归流,并将俘虏的十余万土兵及眷属送到塞外去做苦力,一方面作为他们的惩罚,一方面也为当地减少不稳定因素,免得官兵走后,这些人又反了。同时间的,杨应龙尸体,还有他的儿子杨朝栋、杨兆龙等叛将百余人一起被装入囚车,械送京师。此外还有一部分的缴获一起送入京城内。

    在等待京师回应的同时,黄来福也不闲着,在播州各地回来清理,俘虏中的土人军官头目,杨应龙亲信,当地投靠杨应龙的土人豪族等,尽数杀了,并抄没了他们的土地财产,他们的族人也尽数抓入重庆,等着送到塞外去开农场。杨氏家族经营播州数百年,在当地的势力盘根错节,不过在黄来福的严厉打击下,杨氏在当地势力一扫而空,没有任何再死灰复燃的机会。

    黄来福的手段强烈震慑住了附近的土司们,这些人其实与塞外的胡人一样,都是畏威而不怀德之辈,见到杨应龙及家族如此下场,心寒之下,也不敢再生出什么异心,否则将来自己及族人就是这样的下场。黄来福的手段,让他们心下畏惧的同时也产生了另一个效果,就是历史上的奢安之乱没有再出现,这对大明与奢崇明、安邦彦等人来说,都是好事。

    在黄来福清理下,播州的杨应龙及土人豪强势力一扫而空,大批手持平播债券的商民涌入播州,还有许多周边汉民也纷纷移民播州之地,到处一片喧嚣的新气象。

    ……

    播州大捷传入京师后,朝中欢腾,万历皇帝也是大喜,这黄爱卿果真是国之福将,才几个月时间,就平定了播州杨逆之乱,为自己去了一个心病。他欢喜之下,率领群臣去祭告郊庙,大臣们也是纷纷上表称贺。

    一系列庆祝活动后,万历皇帝下令碎杨应龙尸,杨应龙儿子杨朝栋、杨兆龙二人被凌迟于市,余者叛将百余人被斩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回到明朝做千户简介 >回到明朝做千户目录 > 第271章 改土归流、封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