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273章 赈灾、清议
了,对他来说,与其与这些官员们纠缠于口舌之争,还不如干些更重要的事,比如说眼下的赈灾。

    万历二十九年下半年时,大明北方的流民们便浩浩荡荡地涌入各地,主要是分三个方向。一个是京师之地,一个是江南地带,另外一个则是山西与塞外之地。其中以前往山西及塞外的流民潮最为庞大。

    托黄来福这些年的宣传,山西这些年的发展早让众人看得眼热,天灾仍是丰收,让人不可思议。还有山西两镇轰轰烈烈的五年计划,需要庞大的用工数额,到这里就可以活命,特别是到塞外分取土地,前三年还可以免税,更是吸引人。

    拖家带口的滚滚人流。满怀希望,往山西大同两镇及塞外之地而来。他们一部分在两镇之地被吸引,一部分则是继续往塞外而去。随着滚滚流民的到来,一个又一个庞大的移民安置点在两镇各地建立。

    到了这里,不但有栅屋住,每天还有稀饭喝,更重要的是,流民们都会经过严格的卫生消毒,换取发放的新衣服,保证不会有传染病的疫病爆发。在安置点观察七日后,他们便会被组织起来前往各地安顿劳作,开始新的生活。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以工代赈才是王道,黄来福可不养懒人。

    这些流民们被安置在两镇境内只是一小部分,毕竟两镇内自己的居民都不少,土地也不多,将他们送往塞外才是正理,毕竟那里才有无尽的土地资源,也需要大量的人口。

    据移民局的统计,仅仅从万历二十九年下半年到第二年的春天,送往塞外的大明流民就高达百万之多,无数的新城镇与屯田农场在塞外建立起来。而黄来福从万历二十一年开始经营塞外起。这多年中,前往塞外的大明汉人总共不过百万,此次天灾,也为黄来福的塞外布局,获得了充足的人力资源。

    黄来福在忙着组织流民移民塞外同时,当然也不会不关注那些仍在内地的流民们,在万历皇帝调粮赈济灾民的同时,大批的粮队也从山西及塞外前往京畿之地,更引起了百官们对塞外的关注。

    早在几年前,当塞外开始向大明内地输粮时,很多人己经改变了对该地鸟不拉屎的印象。眼下连大明内地都大灾后,塞外仍有余力输粮,就更引起人们的重视了。内阁首辅沈一贯甚至向万历皇帝建议在塞外诸多地方设立州县。

    ……

    万历二十九年这场大规模的灾害一直到年底才有所平静,此次黄来福的地方治理能力及赈灾能力再次引起众人的侧目,在整个大明北方都是一片凄惨的时候,黄来福境下两镇却是屯田丰收,百姓安居乐业,这不能不引起有心人的思考,到底是原因何在。

    而由于黄来福的治理成绩及对自己的力挺,万历皇帝是越来越对黄来福满意,特别是今年八月时,黄来福发动大明各界人士踊跃捐款,捐来的财物都以皇帝的名义赈济灾民,让流民们对皇帝百口称颂,这更是让万历高兴。

    因此,在接下来黄来福向万历帝上疏在大明各地设立灾害紧急预防体系时,万历皇帝当然是立时答应了。眼下大明己经有全国体系的矿务局与税务局,仿效这两局再次成立灾害预防局,并不是什么难事。当然了,该局借鉴的目标自然就是黄来福在两镇设立的灾害相关部门。

    对于这个什么灾害预防局,百官们自然是有许多非议,不过在万历皇帝的力挺下,该局顺利设立。事实上,在大明此后几年的灾害中,如万历三十一年南北的大水灾中,万历三十二年京师的大水灾中,万历三十三年广东、福建等省的大地震中,都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

    很快在沸沸扬扬中,万历二十九年过去,万历三十年(1602年)来到。

    这年的春天,五寨堡一些农场中多了一种新式的栽培作物:土豆!

    早在万历二十三年时,黄来福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回到明朝做千户简介 >回到明朝做千户目录 > 第273章 赈灾、清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