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惊风密雨(四)
一口气说了这么多话,有些气短,喘了几口气,才继续说道:

    “回陛下。臣的建议,也有三条。”

    “第一,开革冗员。臣建议,可在十天后校验京营武官。凡是不能挂重甲,挽强弓者,一体开革!若是留存者不满编制之数,可招募武举为官。”

    明代是有武举考试的。

    不过明代的武举极其黑暗。

    凭真本事考进来的大多被分配到甘肃,宁夏,贵州等远恶军镇。反倒是许多关系户,不需要真才实学就可以靠贿赂入选。

    到了明末,各个军镇几乎都已经军阀化,中央的武举根本就无法分配到军镇中。

    陈新甲现在坐在兵部尚书位置上,早就对这些没处分配工作的武举人头疼不已,现在一听到李邦华的建议急忙出言赞同:

    “陛下,臣以为此议可行!兵部籍下有一千余名各地的武举无处分配,若是京营需要,刚好可以在京营中分配武举练兵。”

    崇祯点头道:

    “朕亦以为可行。只是,京营开革的人数太多,会不会有变乱?”

    李邦华拱手道:

    “禀陛下,此辈练兵无能,钻营有术,要之何用?臣料定,此辈绝不敢生乱。”

    此条建议若是真的执行,等于将京营的人事控制权拱手交给兵部。

    如果此举通过,简直就是把勋贵逼到了绝路!

    襄城伯当即就想站出来反对,但是见皇帝和文官达成了一致,心知自己眼下就算反对也没有用处。不如按照老国公的计策,以退为进!因此只是冷哼了一声,却并没有出言。

    李邦华见众人对此条建议不再有异议,继续说道:

    “第二条,就是改军户为营兵!”

    这里交代一下,明代的武装力量是分成三份儿的。

    其中人数最多的是军户兵。这个前文已经说过,这里就不多介绍。

    其次就是营兵。又称募兵。

    这一群体和西方的雇佣兵相类似。拿钱打仗,杀人换钱。好处是管理方便,可以根据战事需要灵活招募。而且士兵的战斗力也比军户好强上不少。

    人数最少而战斗力最强的,则是边镇将领的家丁。

    按照关宁军军头,吴三桂老爹,吴襄的说法,家丁们吃的最好,兵饷最多。自然,打起仗来也最为卖力,每战必为先锋。

    家丁的缺点就是,他们本质上是将领的私人军队,不为国家掌控。

    若是中央有力还好,若是中央掌控力下降,这些人就是军阀的急先锋。

    其实严格说起来,朱慈烺的新军也算是家丁,只不过他们忠于的将主是皇帝的儿子罢了。

    现在李邦华提议要废军户,改营兵,营兵们都是拿钱办事的,自然就无法被占役。

    这一下,等于是对勋贵的利益又砍了一刀。不仅如此,连皇室的利益都受到了牵连。

    崇祯之所以要众人来商议,议的主要也就是这改营兵一事。

    首辅大学士周延儒一向以逢迎圣意著称,如何不知道崇祯的小心思。

    他咳嗽了一声,迈步出列,说道:

    “臣有言。”

    崇祯皇帝欣赏地看了周延儒一眼,抬手说道:

    “先生直言便是。”

    “臣以为,京营祖制,以军户为兵,实乃效法大唐以府兵为关中根本的典故。太宗用府兵而天下安,玄宗用雇兵而天下乱,陛下不可不察。”

    李邦华回道:

    “首辅此言差矣。若是府兵堪用,玄宗为何要改用雇兵?正是因为府兵分心农事和工役,不能专心训练打仗,所以玄宗才不得不在边镇雇兵。今日京营之军户多有在京自为生意者,此辈如何能战?”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晚明太子朱慈烺简介 >晚明太子朱慈烺目录 > 第十章 惊风密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