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一章 云梯关
木牌,上面的字体是金漆字样,闵元启记忆中长辈对这四块楹联特别重视,按时擦拭和补漆。

    闵元启看着楹联,小声念道:“忆向淮东接晤言,春风曾过玩韬轩。

    尊前舞剑军容肃,花下投壶语笑喧。

    奇骨似堪分爵土,壮心俄复厌尘烦。

    生刍一束无由奠,目断停云绕墓园。

    ”

    这其实是一首挽诗,诗名为“挽大河卫闵恭户侯”,闵元启知道这是弘治年间礼部侍郎兼侍读学士程敏政的诗文,诗中凭吊的闵恭户侯是敬称,应该是一位指挥使级别的高级武官,也是闵元启今生的先祖。

    程敏政因为唐寅一案被免官,但毕竟还是文官中的显贵,弘治年距今二百余年,闵家还是将这楹联挂在供奉祖先灵牌的房门之前,足见得到这首诗之后闵家先祖是何等的骄傲与自豪。

    “尊前舞剑军容肃?”闵元启摇了摇头,诗中描述的情形,和自己现在所处的现实,完全是两个世界了。

    “元启哥!”

    就在闵元启苦笑的时候,庭院外门被人推开,一个头戴毡帽,穿着一身极肮脏的鸳鸯战袄的青年男子走了进来,在此人的腰间有一块红木腰牌,显示出是小旗官的身份。

    】

    在记忆里搜索一下,闵元启知道这个人叫闵元金,是自己总旗下的小旗官,也是自家的堂弟,平素都在闵元启这里点卯应差。

    这十几天闵元启心绪不佳,借口生病一直不曾起身出门。

    &nbspnbsp;

    “元启哥,”见闵元启起来,闵元金十分惊喜,不过也没有敢多说什么,只抱拳道:“海边熬的盐早就得了,请元启哥示下,要不要去看看?”

    云梯关守御所紧靠着海边,是淮河的入海口,因为与海平面落差较大,每天都能听到淮河水流入海中时的巨响,这里在后世便被称为响水。

    整个大河卫分布较广,云梯关这里是最东面的守御所,距离卫指挥衙门所在的淮安府极远,千户所在地方民户虽多,却被山阳,盐城,灌南诸县分管,距离三县的县城也是较远,来往相当不便。

    地方上滩涂地和盐碱地较多,农业困难,商业便不发达,是一个相当封闭和落后的地方。

    凡事有利有弊,有弊亦可能有利,云梯关这里靠海便是吃海,卫所武官们便是靠着临海煮盐来获取外快。

    到了每月的月初,各军户都会把孝敬给武官的盐上缴上来,数目点算清楚后,再贩卖出去。

    这些事,闵元启在记忆中一搜索,便是立刻了然。

    本月交盐已经因为闵元启生病耽搁了,治下的军户们不把盐交给闵元启,自己也不敢去卖,连这个闵元金在内,都是如此。

    怪不得此人一天几次,跑来探视。

    “我身体已经好了,这就去看看。

    ”

    回忆着闵元启原本说话的口吻,对答的也是毫无滞碍。

    两人一前一后出了院门,沿途房舍和街道上的人见闵元启过来,都是打躬行礼。

    这些人都是他治下的军户,见了闵元启出来,当然是十分恭敬。

    天气很冷,闵元启不停向路人点头致意,心中也是在暗自感叹。

    短窄的街道上污水横流,垃圾堆积如山。

    在外玩耍的孩童们衣衫单薄,一个个冻的脸色发青,大人们也是破衣烂衫,都跟叫花子差不多。

    原本军户就是国家常设的守备军人,这身上战袄按例是该三年一换的,不过看这些军户身上的战袄,最少也是十年不曾换过了。

    沿街房舍都是东倒西歪,不成模样。

    而且多数是泥墙草舍,只有少数几幢是砖瓦石房。

    闵元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谋明简介 >谋明目录 > 第一章 云梯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