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章 漕船
闵元启记得自己看过数字,朝廷征收的盐课一年是二十五万两银。

    这个数字,低的令人发指。

    淮扬之间到荆楚,几乎到处都是私盐泛滥,根本无人食官盐,官盐不仅价高,还在指定地方售卖,基本上都在县城之中,百姓购买不便,价高质次,当然是会被私盐打的溃不成军。

    盐课提举司早就不能履行职责,也根本无人过问私盐之事,盐法几乎不复存在,私盐早就堂而皇之的贩卖了。

    王朝末世,大体便是如此,法度败法,当然也不光光是盐法。

    杨世达这样的提举p;杨世达这样的提举官,其实就是挂个名,谁都知道他的官职就是掩护其盐枭的身份。

    这样的人当然不好惹,眼前旗军们战战兢兢的神态并不奇怪。

    奇

    听了闵元启的话,各人均没有转身离开,但却也没有人上来说两句,十来人就这么沉默着,半响都无人出声。

    闵元启内心有些失望,原本以为自己鼓动一番,又事涉各人的吃食生计,总会有人站出来附合,士气才能鼓动起来,这一下他才知道自己想的太简单了。

    说来说去,还是闵元启刚袭职不久,此前性子又是浮滑不定……简单来说,此前的闵元启就是一个大字不识几个,武艺虽高,但却没甚头脑,没有社会和官场经验的后生。

    虽然眼前的小旗官和旗丁们也普遍年岁不大,但叫他们对闵元启五体投地的拜服,或是一番话就能说服他们,令他们拼死效力,怕也是闵元启过于一厢情愿。

    虽无人支持,好在也是无人反对,闵元启转过身,轻轻吐了口气,心头略微一松。

    确实如闵元启所说,到处都是卖私盐的,杨世达这样的盐枭,带着青皮无赖,打行打手,汇成一股恶势力,沿河设卡强收费用,闵元启这个百户每个月的几十两银收入都是几百旗军余丁家属的口粮银,杨世达硬生生分去两成,这些旗军定然也早就不愤,只是在此之前无人带头,闵元启虽然不是最佳人选,但眼前之人也明显是打算跟着他试一试。

    “走吧,跟我来。

    ”闵元启想明白此节,也不愤怒,心中反是越发平和。

    他握了握腰间佩刀,将手一挥,高大魁梧的身形一转,便是向北方的河岸边走去。

    其余十来人慢慢跟上来,脚步声沙沙地响起来,在这天色未明的黎明之时,天地之间,仿佛也就只剩下这脚步声了。

    ……

    闵元启一路前行,待似真似幻的河水流淌声变的真切之时,眼前便是出现了一条玉带般横亘东西的大河。

    这便是淮河,此时的云梯关便是淮河的出海口。

    几百年后,海滩往前推进了过百里,云梯关和大海便是失去了联系,而且淮河也多次改道,将此时的鱼米之乡也是祸害的不轻。

    除了淮河之外,往南还有灌河和里下河,里下河更是南边诸县的母亲河,流域范围极广,冲涮平原土质肥沃,地方丰饶,相比而言,淮河可以算是一条祸河,对地方的毁坏远远大过于收益。

    对大河卫的旗军武官们来说,对淮河的感情更是复杂一些。

    整个卫所以淮安为中心,最东是云梯关,然后还有海州,淮安,山阳,东阳等诸府州县,在南京的中军都督府,底下的卫所众多,江南的卫所早就废弃,倒是淮安卫和大河卫这两个江北卫所,仍然保持着大体的建制完整,军户逃散的情形也并不严重。

    闵元启到码头时已经天光大亮,在简陋的码头上停泊着二十来艘漕船,这种船和福船类似,不过比跑海的福船要小一些,都是单桅,硬帆,平底。

    眼前这些漕船是停在码头检修,现在才二月,大规模的漕运开始是得四月,大河卫承担的漕运数额是十二万石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谋明简介 >谋明目录 > 第四章 漕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