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05章 努力追上变化的计划
    提到“抄书”,不得不说起个重要的事来。

    起初,对于翰墨斋和麒麟书肆的业务,不大了解,铺子就在隔壁,每日路过好多次,却单纯的“路过”了。

    直到小洞天诗集的出现,她才特意去了解了一番,目前的文化产业发展——纸质和书籍两个板块。

    麒麟书肆的主要业务是租书,本以为是雕版印刷开机费高,当然费用的确是高,另外一个方面,那就是此时流行“抄书”。

    文人雅士的书房,书案上的典籍,绝大多数(高达99%)都是手抄本。

    正版唐朝的手抄书行业,特别发达。

    无论是官府组织,还是书坊雇佣,会有一大批“佣书人”或“抄书手”,他们专门从事这个职业,而越是高级的书,越是用手抄出来的。

    像什么雕版印刷出来的东西,在大多官员贵族眼中,那就是粗鄙不入流的玩意儿。

    印刷一般用于佛经,日历等等杂货。

    高档的一部佛经,同样是手抄版本,而且是抄写在卷轴,甚至绢帛上。

    此外,关于书籍的形式。

    请问,现在的翻页书本,当时能看见吗?

    咱们偷偷去顾凯芝的书房瞧一瞧。

    入眼就是靠墙几个袋子,打开一看,里面一堆类似考试卷子的东西,五年高考三年模拟,还是黄冈密卷?

    赶紧丢手,可怕。

    这个专门装书的袋子,书袋——叫帙。

    书案旁有个大瓶子,里面插了十来根带轴的书棍子,抽出一根,展开一看,这不是马尔泰若曦的全身画像?

    不,上面是密密麻麻的字。

    即使双臂展开到最大程度,也没有看见卷末的那一句。

    翻了半天,大多都是这种“卷轴”书。

    好在作为淮安府尹,不愁书钱,书房里还能看见除卷轴书以外的书籍。

    一种是“经折”装,类似奏折。

    另一种是“旋风”装,源自于卷轴书,还是长长的卷纸,不过上面贴了一页一页的纸,方便,卷起来的时候,像是一片片鳞,所以又称为龙鳞装。

    总而言之,没有线装书。

    她怎么看都觉得“头晕脑胀”。

    再插一句,所以在很多地方,但凡能写字的地方,比如墙上,石头上,就会有许多人写下一句“到此一游”,而学府路上有专门的管理,才没人乱涂乱画——小洞天不算哦~

    再提到小洞天的诗集。

    市侩的说一句,印刷出来的诗集,被卖到淮安以外的地方,赚了不少钱……这还是从贾掌柜那里得知的,尤其是长安等地,已经卖断几次。

    从文学角度而言,她不该阻止优秀作品的传播。

    心理难免有些不平衡。

    于是乎,脑子里蹦出一个产业链条来。

    可是工程过于浩大。

    心有余而力不足。

    她想要推“线装书”,方便,方便携带,对于文化产业的发展,肯定是大有好处。

    与此同时,上游产业得跟上,纸质需要改进。

    纸的成本太高,缺点就不说了。

    另外,还需要把活字印刷搞出来,感觉不太难,但是需要人力物力财力和精力。

    改良造纸术,搞出印刷术,再推行线装书,就可以对于“内容”进行挖掘,反正,印刷产品比较低俗,那就来些通俗易懂的东西。

    以上,没实力,没背景,兜不住。

    除非,她是四大家族的嫡系,抑或,她跟皇宫里的老大拜了把子。

    否则,她分分钟会被抓起来扔进——死牢?

    变化因素太多太多。

    思前想后。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似锦华歌简介 >似锦华歌目录 > 第105章 努力追上变化的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