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830:上行下效,风气之变
成亲不确定,反正现在是在一起了。

    程卿为朋友们高兴。

    爱情对程卿来说是奢侈品,她不能拥有,朋友们拥有了当然很好呀。

    朝堂上有了女官,养在后宅的女眷们都蠢蠢欲动。

    什么结伴踏青,进寺礼佛,开茶会,这些事干多了也没意思。

    程卿三个姐姐,程慧跟着夫婿董劲秋外放山东,是自己搞试验田培育良种,最接地气的知府夫人。

    程慈嫁了茂国公府的孙栩是武官,夫妻俩早从国公府搬了出来自己住,蜀王事败后,孙栩被调去了蜀地卫所,程慈平日里性子温柔,程家三姐妹她存在感最低,可关键时候她同样是说走就走,孙栩去哪里她就到哪里。

    此时各地都有了女子办学的风气,只是大多不成气候,程慈心想自己干不了别的,好歹是程卿的姐姐,又有茂国公府的大旗撑腰,干脆也办学呗。

    程家的名头还是很好用的,程氏女不给人做妾,一般人家怕女儿被教左了性子,程慈顶着程氏女的身份,蜀地的百姓对她天然就有几分信任,愿意把家里的小姑娘送给她教。

    程慈自己的学问不够,那就一边教一边学呗,更重要是她写信回南仪,要从南仪书院借两个夫子,娘家是给她撑了面子的。

    南仪书院的名头着实太响亮,这学堂别说女眷们,就是蜀地的男子们也想进,就这样,程慈慢慢把自己的女子学堂撑了起来。

    程慈的学堂里不学什么礼教规矩,也不学女红厨艺,程卿说过朝廷以后会开女子科考,程慈就按科考的标准去教,从南仪书院借来的夫子们要比寻常酸儒开化,而且程慈安排教授这些,没准儿是得了什么信,夫子们自然也不会反对。

    女子能不能科考先不说,就算是男子科考,要教授的内容现在都有了变化,当今天子登基后举行了三次大比,每一次录取的是什么样的举子,每一次的试题变化,授课们的夫子必须跟上时事,否则他们的学生就会落榜!

    四书五经要学,可现在的天子喜好懂实务的官员,上面的喜好影响着民间的风气,以前寒窗苦读两耳不闻窗外事那一套老黄历行不通了。

    原来给官员当师爷,是完全放弃了科考的读书人会做的事。

    现在能给官员当师爷,有志科考的读书人们都想试试。

    纸上得来终觉浅,要懂实务,当然要去实践呀!

    有些聪明的读书人,考中了举人后甚至会缓一缓,不着急参加会试,而是先去竞聘下师爷,再考进士。

    官员养不起那么多师爷,举子们甚至不要薪酬……代入后世的话,有点像读完了本科的大学生先工作两年再考研。

    和程慈搬出了国公府,到了蜀地才能当家做主比,程卿的三姐程慜就爽利多了。

    程慜嫁给崔彦,崔家上下都和程慜的胃口。

    一开始崔老爷还管着程卿的香露生意,后来崔老爷去了西北做官,这生意也就丢下了。

    崔彦倒是能管,但同样不合适。

    程卿现在想的都是国家大事,早就不在乎这点小生意了,程慜就问亲娘柳氏她能不能管,柳氏哪会反对。新启八年,程慜把香露卖到到了海外,欧罗巴那边的贵族们都不洗澡,体味重,很需要香露来遮盖体味,而且欧罗巴人还很喜欢东方的丝绸和瓷器。

    程卿说的太对了,大家很不必在大魏争来争去,外面的世界太大了!

    至于程卿的性别秘密。

    对外人还是秘密,对至亲之人早就不是了。

    这也是程卿三个姐姐们努力做出一番事业的推动力。

    程家的门楣,是靠程卿撑起的。

    可笑她们以前还觉得男丁鼎立门户是理所应当,全家都把担子压在程卿身上,但程卿并不是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简介 >科举逆袭:最强女首辅目录 > 830:上行下效,风气之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