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15节
    “咦,你不提我差点忘了,周苇学习成绩当时挺好。”

    时间定为半个小时,周苇提前五分钟完成,而年轻人还在奋笔疾书,字越写越差,后面几行就快飞起来了,但最后关头,他也写完了。

    揉了揉发酸的手腕,年轻人朝周苇得意一笑,“等着输吧!”

    这次他可是用了韩指导员教给他的方法。

    第17章

    徐朗两指捏着文稿,闷闷站着一句话不说,可急坏了周围的人。

    大家放下手上的活儿过来看个热闹,成本多大呀,现在马上要出结果,可徐连长沉默不语,可让他们好奇死了,到底谁写的好呀。

    小李有点担心。

    刚才他听见周苇说如果她赢了年轻人就要去扫马厩,想到自己之前怒气冲冲去兴师问罪,心里一阵愧疚不安。

    题目他也听到了,关于兵团建设,他打扫了差不多一年半的卫生,说实话也不懂咋建设,都是下面听上面的话,上面听领导的话,一层一层又一层,谁说得上咋建设的呀!

    韩指导员的思想课他听过,左右不过如何听领导的话,核心思想就是领导让干啥就干啥,不能反对不能反驳不能反抗,就老老实实的呗。

    真要说怎么建设,他心里没章法。

    其实大家和小李差不多,兵团战士属于少数,大部分是知青,还有当地的人。

    兵团建设太宏观宏大了,山脚的人一般很少思考上面的人怎么想的,即便有了那个想法,但经历呀,知识呀,地位呀,都会让他们受困受限。就像穷人永远想象不了富豪的奢侈生活,在他们眼里,吃一顿烧花鸭、烧雏鸡、烧子鹅就是很富裕的样子。

    “连长,你快说呀,到底谁写的好?”

    一个人催后,其他人纷纷出声问谁赢了。

    徐朗出兵团建设这个题目就是想给周苇一个教训。

    省报上那篇文章他看了,根本不是周苇能写出来的样子,条理清晰,措辞严谨。加之有人推测周苇偷了周芦的稿子,他心里火气蹭蹭地长。

    东施效颦!

    这个词是他从孟慧那里知道的,意思是模仿别人,样子丑陋。他觉得周苇就是模仿周芦的东施。

    周芦是报社的才女,知识渊博笔下生花,周苇现在搞这一出,不是效仿周芦是啥?当初他觉得周芦退婚还有点知道好歹,但现在反感爆棚。

    兵团建设这个题目,他就是针对周苇的,与年轻人毫无干系,后知后觉年轻人占优势,他表示乐见其成,反正不能让周苇出风头就行。

    可手上这两篇文章,他一个知识水平一般的人都能分出个高下来,一篇内容拖沓毫无内在逻辑,一些领导重要性讲话缺斤少两,凑在一起乍看丰盛,但猪肉没熟,鸡肉有毛,羊肉没味,经不起一字一句推敲,而另一篇内容紧凑,如果细细看,全篇几乎没有一句废话,引经据典信手拈来,没有一点生硬或者不合适的地方,一气呵成行云流水,他因为周芦的缘故经常看报纸,要他说,这篇稿子放在报纸上完全不突兀。

    一开始他还挺高兴,好和坏很明显,或者说好的太好,导致看一般好的文稿也会觉得欠些火候,变成了不好。原以为年轻人是好的那篇,未料不是,徐朗脸色铁青,心里五味杂陈。

    两个人在大家眼皮子底下写的,哪里有作弊的可能?但他就是没办法接受周苇能写出这般好的文章来!

    年轻人看连长的脸色,摸不清楚谁写的更胜一筹,但是他信心十足,领导的话他加了,韩指导员思想政治培训的精髓他加了,没道理他输啊,他是老知青,在兵团呆了好几年,建设之类的耳濡目染,不说完全把握上级领导的意思,但起码中个三分之二。

    “连长,你公布吧,谁写的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穿成绿茶对照组以后[七零]简介 >穿成绿茶对照组以后[七零]目录 > 第15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