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分卷阅读9
    灵液给大家喝,主要是因为自半年前刘杏花就没有再往厨房的大水缸里滴灵液,厨房的水也就没有甜味了,如果她冒然地把灵液给大家喝,只要是没失去味觉的正常人都能知道有猫腻了。

    以前刘芳还觉得灵液是好事,但现在却觉得也许并不如想象的那么好。

    怎么回事呢?自两个月前起,刘家的伙食除了刘芳自己的和永力媳妇的,其他人的都下降了,原因是一家子气色太好,对比太明显了。

    这也是刘家才发现不久,天气寒冷,村里人家今年收入也不好,许多人家节衣缩食,一天吃一顿饭,瘦的厉害,而刘家人却红光满面,其他人见了更觉得刘家是大户,羡慕嫉妒恨就不用说了。他们又不知道是灵泉的缘故。

    转眼,临近年关,新年的气息活泛了。

    去城里打短工的男人们回家了,上学堂的孩子也放假了,城里的集市热闹了,并且由以前的五天一小集十天一大集,变成现在三天一次小集五天一次大集,这种情况要到正月十五过后,才会恢复正常。

    早上,刘家的媳妇子都出动了。由大房刘存孝赶着自家的牛车,载着刘家五房媳妇和李春华、刘芳六人,浩浩荡荡去了县城。

    难以想象,这是刘芳第一次去县城,刘家人除了年纪还小的永宝,就只有她了,就连刘杏花都去了两次。

    这倒不是她不能去,而是不想去,她以前是真的不喜欢古代,泥巴路,晴天坐牛车颠簸,雨天道路泥泞,而且这个时代刑侦技术落后,她又没有长大,要是不小心被拐子给拐了,怎么办?

    诸如此类的原因还有很多,重重因素下,她也是现在才第一次来。

    城门上方的墙壁上镌刻着两个大字景县,门口站着两个兵士,在收进城费,一人一文牛车五文,价钱还挺贵,为了省钱,她大哥和牛就只好在城外等了,好在并不只有她一人。

    “行了,就按在家时说好的那样,各自去买东西吧!买完东西后就出城等着,记着,银钱省着花。”

    “知道了,娘。”

    说完李春华就带着刘芳走了,并不想跟她儿媳妇一路,她们要先去李记布庄把绣品卖了。

    刘芳想着第一次进城,买的东西恐要多一点,就特意赶制了一副猫戏蝴蝶式样的大图,估计能得个四两银钱。而李春华要卖的绣品就多了,她自己做了二十个荷包,每个能卖到二十五文一个,众儿媳妇托她卖的荷包、手帕约有一百二十来件,大概能有一两多银钱。

    卖绣品还不是最重要的,李春华主要是想把李记布庄的李掌柜介绍给自家闺女认识。以前闺女不想来城里,绣活都是她卖,以前年龄小还好说,现在年龄大了,要是与李掌柜关系搞得好,这好处可就多了。

    她和李掌柜是老相识,以前做丫鬟时都是在李记布庄卖的绣品,那时李掌柜还是郡城的李记布庄的伙计,现在已经是景县分店的大掌柜了。

    关系好,至少她能不给钱就拿走布庄大部分的布头,大的布头能拼衣裳,小布头也可以自家做荷包、鞋子,十分划算。

    “李掌柜,新年好啊!看您店里,真是红红火火啊!这是我老女,最是乖巧不过了。”李春华带着刘芳走进布庄,一眼就看见李掌柜。

    李掌柜长相普通,面带微笑,双眼有神,不时有精光闪过,是个笑面虎,这是刘芳的评价。

    李掌柜看见李春华也高兴,不说两人的交情,单是李春华的绣品就让她瞩目了,是这景县数一数二的绣娘。

    “都是托您的福,我也就混口饭吃。这闺女长得真好,多大了?”

    刘芳行了个礼,“回李叔,我今年虚岁十一了。”

    又是一通寒暄,李春华和刘芳两人来时一大包东西,离开也是一大包东西外加一匹织染的比较好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古代旁观日常简介 >古代旁观日常目录 > 分卷阅读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