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分卷阅读17
    西,便送宁砚往村口走去。

    在村口即将分别的时候,白淑兰单独将宁砚叫到了一边。

    “砚哥儿,不管这次乡试你是中还是不中,回来后,娘希望你能给秋歌一个交待。

    她比你大两岁,已经耽误不起了。”

    宁砚:“……”

    什么交待他当然清楚,他甚至都已经有了心理准备。

    但他毕竟不是以前的宁砚了,就算有了心理准备,心里的别扭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消除的。

    沉默了好一会儿,宁砚别开了头,心虚的说到:“娘,等我回来再说行吗?”

    “我会把你的话转达给秋歌。”

    白淑兰平静的说到。

    宁砚张了张嘴,想说些什么,但最后又将要说的阻止的话咽了回去,转而道:“娘,我只是心里有道坎儿没迈过去。

    等我迈过去了,我就给您和秋歌一个交待,该我承担的,我一样都不会推辞的。

    时间不早了,我出发了。

    娘您保重。”

    说完,不给白淑兰再开口的机会,宁砚转身就走上了出村的路。

    白淑兰看着宁砚的背影久久不语,直到陆秋歌叫了她一声。

    “走吧,秋歌,回家。”

    **

    乡试依旧在宁安府举行,但考试的贡院不是同一处。

    乡试的贡院规模更大。

    前院用来考试,后面则是阅卷的地方。

    乡试一共考三场,每场都是三天两夜,吃喝拉撒睡全部都要在贡院的号房,分别在九月三日、九月六日、九月九日举行。

    第一场主考四书,第二场主考五经,第三场考的是时务策。

    开考两天前两天会张榜公布座号。

    考试日黎明入场,对号入座。

    主考官由皇帝亲自委派,至各府府城主持乡试,该府的知府则担任巡考官。

    内、外帘官分别负责阅卷和监临的职务。

    为防止科举徇私舞弊,大凉有规定,乡试必须糊名。

    至于誊录,因为乡试考生众多,工作量巨大,所以除了京城上元府,其余诸府均没有实施。

    宁砚到宁安府的时候,已经是九月一日了。

    找了个地方落脚后,宁砚就去张榜的地方记下了自己的座号。

    第三天,也就是九月三日,天还未亮,宁砚便朝贡院走去。

    什么都不需要带,因为为了防止夹带,除了笔墨纸砚这些东西,饭食和夜里盖的被子都由贡院提供。

    贡院坐落在学府街,大门上正中悬“贡院”墨字牌匾,大门的东西两侧放置的有“明经取士”、“为国求贤”两块牌坊,衙门的衙役佩刀守在大门两侧。

    考生进入贡院前,依旧要经过搜身检查。

    在检查完后,有专人给宁砚发了三根蜡烛。

    这是三场考试的用量。

    进了大门后,不远处就是龙门,龙门又开四道门,传过去正对着的就是悬着“旁求俊义”的匾额。

    除一匾额外,还有两楹联,上书:

    号列东西,两道文光齐射斗;

    帘分内外,一毫关节不通风。

    左右是纵长五十多米的考室。

    宁砚还看到在院子的东南西北四角处都建的有瞭望台,站在上面的人可以将两侧考室纳入眼底。

    考室每隔上十米左右,也站的有府衙的人。

    比之院试严苛的不是一点半点。

    宁砚大致的打量了一下后,就找到自己的号房走了进去。

    号房的地方很小,一上一下横放着两块木板。

    上面的充当桌案,下面的就是凳子。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科举之首辅简介 >科举之首辅目录 > 分卷阅读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