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正文 第2433章 曹操请降
楼,和他大致商量了互市的原则。上谷原本就有胡市,从草原上来的牧人会带着战马、牛羊以及皮货来交易,中原的商人也会在那里卸下货物,换成草原上的商品。依靠居中交易,上谷乌桓人一向过得很自在,人口也因此不断增长。

    但草原能供养的人口毕竟有限,一旦超过了这个限度,向外扩张就是必然,而富庶的中原是首选目标。孙策清楚这一点,知道仅仅靠防是防不住的,长城建得再高也挡不住自然规律。

    他和沮授、郭嘉等人商议后,设计了一个双方融合的计划。一方面,向草原上派遣读书人,设立学堂,教草原上的牧人子弟读书,读的当然是汉字书写的书籍,学的也是忠孝仁义。另一方面,从中挑选精英补充到军队和州郡机构中,让这些草原人看到希望,真正将自己当成大吴子民。

    草原上的人口毕竟有限,从中选拔出的精英数量也不多,不足以影响中原士子的仕途,却能促进民族融合,将乌桓人、鲜卑人、匈奴人甚至更远的扶余人都变成吴人。

    沮授、郭嘉开始还有些犹豫,孙策却很自信。后世的华夏民族号称有五十六个民族,汉人依然是主体,很多少数民族早就和汉人无异。现在才几个民族户口千万级别的汉人和户口百万级别的胡人混居,谁更有优势,这不是明摆的么。

    再说保守也解决不了问题,只会隐藏问题。不主动融合别人,迟早要被别人融合了。况且中原经过大战后,人口损耗不小,如果能将这些少数民族中的精英主动融合进来,不仅能削弱这些胡人的实力,也可以补充中原劳动力的缺口,两全其美。

    经过孙策反复解说,沮授、郭嘉接受了孙策的意见。

    见到卫觊,得知曹操有意请降,孙策并不在意。走到这一步,曹操也没别的选择,请降也是很自然的事。只不过他觉得还有点早,以曹操的性格,似乎不应该这么早就放弃才对。

    按照原本的历史,官渡之战刚刚结束不久,还没到横槊赋诗的时候,怎么就怂了

    孙策也没往深处想,毕竟历史已经改变了,曹操自知无力回天,主动放弃也不失为明智之举。他随即命大鸿胪蒋干赶往江陵,与右都护孙翊配合,主持蜀王曹操称臣的相关问题。

    沮授、郭嘉同意孙策的决定,只是建议要提醒曹操耍诈。就形势而言,曹操不久前刚击杀韩遂,击败马腾,士气颇盛。阎行虽然回到凉州,却还没有真正稳住金城。太史慈、甘宁赶到交趾不久,还有做战前准备工作,真正发起进攻至少要到秋后,曹操这时候请降并不迫切,最多只是一种试探。

    孙策觉得有理,传诏孙翊、诸葛亮,让他们不要急着接受曹操的条件,防止他耍诈。

    安排完毕,孙策特意来到袁权的舱室。

    袁权正在舱里忙着将礼物分类堆放。抱着民族融合的理念而来,孙策这一趟北疆之行很顺利,沿途受到了热烈的欢迎,尤其是嫁到草原上的几个袁氏女子最为兴奋。她们所在的部落融入大吴,被赐予汉姓,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废除兄终弟及的继承制度。也就是说,就算她们的丈夫死了,她们也不必嫁给丈夫的弟弟或者儿子。

    对她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件天大的喜事。她们纷纷鼓动丈夫向孙策效忠称臣,请求赐姓,并奉上丰厚的礼物。得知皇后有孕在身,即将诞下嫡子或嫡女,她们特意安排人去建业祝贺。随行的袁权更是得到了热情的款待,礼物如山,孙策不得不单独为她准备了一艘船。

    草原上的东西味道实在太大,尤其是那些皮子。

    孙策进舱的时候,袁权正从成堆的礼物中取出一盒野山参。听到孙策的脚步声,回头看了一眼,嫣然一笑。“陛下怎么来了,不怕味道薰人”

    “你都不怕,我有什么好怕的”孙策探头看了一眼。“这是什么”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三国小霸王简介 >三国小霸王目录 >正文 第2433章 曹操请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