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
    平禁亚抨击《寻秦记》主要有三点。

    其一,文辞粗鄙,不堪入目。

    在此时的上海,旧派文人写的大多是章回体小说,以文言为主,白话文小说并不多见,北平才是白话文小说的兴盛之地。

    而且就算是白话文,也是文白相间。

    文言文讲究以文字为基础来写作,注重典故、骈骊对仗、音律工整,读起来朗朗上口。

    《寻秦记》通篇白话,还白的很彻底,完全不讲究文辞优美,对仗工整。

    在老派文人眼中,这就像是小学生写的作文一样,自然不堪入目。

    其二,历史常识谬误,故事情节生硬。

    平禁亚批判《寻秦记》中各种人物的称谓错乱,随意捏造历史人物,作者对战国时代的风土人情一窍不通,通篇臆想之言。

    这些指责很有道理。

    《寻秦记》本身就是爽文,不是严肃的历史小说,不可能进行严密的考据,否则写出来通篇古风,也就不成爽文了。

    爽文的特征就是爽,其他的都可以忽略。

    至于故事情节,想要合情合理比较困难,这毕竟是穿越历史小说,如果情节合理的话,项少龙在古代根本活不下来。

    其三,篡改历史,误导民众。

    这才是批判的重点。

    平禁亚直接对准了穿越这种题材,认为如果这种题材泛滥开来,读者很可能认为这才是历史,从而混淆了真实的历史。

    历史是严肃的,绝对不容篡改。

    我们要站出来,维护历史的尊严,把《寻秦记》赶出《自由谈》。

    以上就是报纸上对《寻秦记》的攻击。

    平禁亚虽然在报纸上大肆抨击《寻秦记》,不过他内心里却不这么想。

    作为“三人写作小组”的负责人,他有着不同寻找的商业眼光,一旦发现市场上某种题材火了,他就会跟风模仿,和书商勾结,骗取读者钱财。

    这是他生存的根本。

    眼看着《寻秦记》受到市民的欢迎,他觉得这是给通俗小说打开了一条新出路。

    想想看,历史上有多少朝代,有多少精彩的故事,穿越者在其中纵横捭阖,大杀四方,这是何等激动人心的事情。

    只要读者喜欢,这个题材可以无限制的写下去。

    不过他深知枪打出头鸟的道理,他可以跟风,却不会出头。

    他之所以用笔名炮轰《寻秦记》,除了在《自由谈》上的利益纠葛外,也是为了探路。

    和林子轩的想法类似,平禁亚也想看看这个题材能不能被社会接受,反正《寻秦记》不是他写的,骂就骂了。

    就算最后《寻秦记》被腰斩了,他也没什么损失。

    如果《寻秦记》在社会上的批判声音不大,被社会认可了,他立刻就会换个笔名写一篇《寻唐记》来跟风,而且就用白话文来写。

    什么言辞粗鄙啊,情节不合理啊,他才不管呢。

    何况用白话文还能写的多些,多赚些稿费。

    在上海的报刊杂志上,文言文和白话文的稿酬不同,如果文言文千字三块的话,那么白话文只能千字两块。

    不过文言文精炼,白话文可以灌水。

    抱着这样的心态,平禁亚向《寻秦记》开出了第一炮,他用的笔名叫网蛛生。

    这篇言辞激烈,义正词严的评论得到了强烈的响应。

    上海是旧式文人的聚居地,《自由谈》是鸳鸯蝴蝶派的大本营,培养了一批依靠卖文为生的职业作家,《寻秦记》的异军突起让有些人感觉到了威胁。

    旧式文人对白话文有着天然的抵触心理。

    他们觉得文言文才是真正的写作,白话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民国大文豪简介 >民国大文豪目录 > 第十一章 一场通俗小说之间的内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