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
    欧阳予仟给北平的《晨报》和鲁讯都写过信,想要和《雷雨》的作者见上一面。

    这些信件最终被转交到了冯程程的手里。

    作为一个青年女学生,一个话剧爱好者,欧阳予仟的名字她还是听过的。

    这可是话剧传入中国的代表性人物,是最早一批进行话剧演出的演员。

    于是,她给欧阳予仟写了回信,在表达敬意的同时,也说明了《雷雨》作者不愿意出面的苦衷。

    欧阳予仟出身官宦人家,理解大家族的为难之处。

    从《雷雨》这出话剧的细节描写就能看出作者的出身,不是官宦家庭,就是商贾之家。

    不过他没有放弃,而是离开南通,前往北平。

    他在南通的工作并不顺利,虽然开办了南通伶工学社,兴建了更俗剧场,可以带着学生进行实验性质的演出,可离他的理想相距甚远。

    他想对戏剧进行一番改革,加入新的元素,但遭到了当地保守势力的强烈反对,导致演出无法正常进行。

    这让欧阳予仟认识到,想要达成他心中的想法,必须要有开放自由的创作环境,南通这座小城太过封闭保守了。

    在中国只有诸如北平和上海几座大城市符合要求,也有能够接受新颖艺术形式的观众。

    他原本还在犹豫,不想放弃这几年的心血,可当他看到《雷雨》的剧本之后,就知道必须要做出决断了。

    在这个大变革的年代,中国最不缺少的就是理想主义者。

    在北平,他见到了冯程程。

    欧阳予仟用自身的经历和丰富的专业知识来说服冯程程,想要拉这个女学生入伙,成为话剧演员。

    他是有私心的。

    很明显,冯程程和《雷雨》作者的关系不简单,只要冯程程成了话剧演员,那么以后还会缺少好的话剧剧本么?

    他当年在日本组建春柳社,回国后又参演了无数话剧,最后成为了老师,教授戏曲表演,十几年的演艺经历有无数的好故事可讲。

    女孩子最喜欢听八卦和爆料,冯程程也不例外。

    欧阳予仟的故事就是话剧在中国发展传播的历史,而她有幸听到了最真实的内幕消息。

    作为回报,她带着欧阳予仟来到了上海,把他介绍给了林子轩。

    林子轩对这位话剧界的前辈颇为尊重,但他不会参与其中,一个是家庭的关系,还有就是这个时代的话剧提倡“以非营业为目的”的演出。

    什么意思呢?

    就是大家演出话剧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传播思想。

    1921年春,民众戏剧社在上海成立,发起者是汪优幼,主要成员有沈燕冰、郑震铎、陈大北、熊佛锡等13人。

    剧社“以非营业的性质,提倡艺术的新剧”为宗旨。

    同年5月创办了中国较早的戏剧刊物《戏剧》,这份刊物发行量极少,算是民众戏剧社的内部刊物。

    他们认为看戏作为消遣的时代已经过去。

    他们肩负的责任有两重:一重是改造戏剧,一重是改造社会。

    并且提倡“民众戏剧”的概念,批判旧剧和文明戏的弊端,改变文明戏商业化、庸俗化的倾向,提高戏剧的艺术质量和教育作用。

    按照林子轩的理解,这些人认为只要不是为了钱,而是为了理想,就能搞好话剧。

    这让他想起后世在电影圈内有关文艺片和商业片的争论,那些拍文艺片的导演恐怕都是理想主义者。

    当然这个理解有些片面,但这就是现实的情况。

    参与戏剧社的都是话剧的爱好者,他们来自学校、报社、银行等各行各业,抱着一腔热情,想要大干一番。

    起初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民国大文豪简介 >民国大文豪目录 > 第三十章 理想主义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