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南斯拉夫的悲歌(真的完本了,不会再有了)
n家人”,而且这些家人,彼此之间因为一战,还有不少的“血仇”。

    到70代初,以铁托为首的南斯拉夫政府更出了一件大昏招,人为地将塞尔维亚穆丝林定为一个民族,拥有与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人、黑山人、马其顿人,信奉罗马天主教的克罗地亚人、斯洛文尼亚人同等的地位。这样,在波黑这块土地上,主要有三大民族:信奉东正教的塞尔维亚族、信奉天主教的克罗地亚族和信奉伊丝兰教的穆丝林族。

    铁托的做法,让这个“国家”内部的民族自我意识,在宗教的基础上,更加地具现化,其分离割裂的情况愈加严重。

    此时的南斯拉夫,在国际上已有“七条国界、六个共和国、五个民族、四种语言、三种宗教、二种文字、一个国家”的形容。

    波黑内战爆发前夕,在440万总人口中,穆丝林族占43.7%,塞尔维亚族31.4%,克罗地亚族占17.3%。前南斯拉夫政府的愚蠢的民族政策为日后的民族冲突埋下了炸药,只等着导火索了。

    他的作法,得到了美国自由派学者们的赞美,称赞其为欧洲自由的窗口。

    靠着同时玩三个球的游戏,铁托牢牢地掌控着南斯拉夫的政权,保证了这个国家的“中立”与“独立”,并没有变成苏联或德国的傀儡。

    但是,凡事都要付出代价。

    南斯拉夫这种“保持自我”不站队的作法,无论是德国还是苏联,心里都看他不太爽。

    斯大林时期的苏联,就和南斯拉夫关系不佳。

    斯大林死后,喀秋莎成为苏联的太上皇。这时的苏联对外的外交政策,在喀秋莎的暗中操纵下,趋向理性化和现实化,或者说是商人化。

    “不当凯子,不当二百五,不做亏本生意。”

    在喀秋莎的影响下,苏联对外的外交政策,开始只讲利益和收益,不再追求“虚浮”的东西,日渐现实主义化。对于南斯拉夫的铁托不左不右的作法。她还算可以忍受。

    但是,她和汉娜两人,对南斯拉夫的“容忍”,也仅仅只是到铁托去世前为止。

    1990年。铁托去世,少了这位铁腕人物压制三族,构成南斯拉夫这个“扭曲国家”的三根柱,其基座就在第一时间就开始了动摇。

    很快,三族内部都传来了想要独立自治的声音。这个声音不光是他们自己发出的。苏德两家也在幕后做了推手,甚至连已搬家到澳大利亚的英国,都暗中插了一脚。

    在一次和德国的秘密外交谈判中,喀秋莎提出:“克族归你,塞族归我,穆族留着恶心他们。”

    汉娜的答案是:“同意。”

    很快,南斯拉夫就分裂了,

    1995年七月后,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波黑(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马其顿相继宣布独立,南斯拉夫社会主义联邦共和国就此宣告解体。

    在这过程中。本着“看着别人的悲剧来教本国群众”的思路,苏联冷漠看着南斯拉夫解体,没有插手,反而借将其作为反面教材教育国内的诸多加盟共和国。

    当时,一直隐藏在后台的喀秋莎站出来对苏联各加盟共和国的国民说:“接下来,那里将爆发战争,动乱、饥饿还有大量的死亡!”

    一切正如他所预言的那般,内战很快爆发,起因是民族和信仰的冲突,本质却是利益纠纷的问题。拥有最强军事实力的塞尔维亚出兵帮助波黑地区的塞族人。引发克族的穆族的联手反抗。

    德国公开支持克族和穆族,在提供大量的武器军援之余,更联合欧盟eu对塞尔维亚进行制裁。而苏联为了分裂后的塞尔维更加紧密地“抱”自己的大腿,前期故意默不作声保持中立。

    战争打了三年。到1998年,波黑和平协议签署,宣告波黑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简介 >钢铁雄心之舰男穿越记目录 > 南斯拉夫的悲歌(真的完本了,不会再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