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卷 风云起山河动 第1771章 无人可用
臣和南朝降将的帮助夺取了江南,将南朝灭国,统一了华夏。

    可当下自己有谁,能够依仗的人非是战死疆场,便是城破殉国。而今一场‘清君侧’更是将大都城中汉臣屠杀个干干净净,而可恨的是将南朝投降的皇家宗室一并搞死了,如此与南朝结下了不可化解的仇恨,和议之路基本断绝。那还有谁能为自己出谋划策,为他化解这场灭国之危?

    铁穆耳此时也有些后悔,昨日李思衍带回和议最后通牒,提出要蒙古人让出漠南,退往漠北的条件后,朝堂上一片哗然。漠北虽然是蒙古人世居之地,但是贫瘠、苦寒,物资贵乏,且时常会发生灾害,而今谁也不愿再回到那片荒芜之地。

    于是便有人站出来弹劾李思衍,称其虽归附大元,却仍心向南朝,才会与南朝达成这等苛刻条件。铁穆耳知道正是因为自己一次次错过和议的良机,导致南朝兵逼城下,在这种形势下南朝当然要充分利用,获得最大利益,不能完全归罪于李思衍办事不利。

    可是当下殿上群情汹汹,尤其是那些蒙古勋贵们闹得最欢,若非在大殿上恐怕就要当场动手对其痛殴。铁穆耳心里清楚蒙古人是自己统治的根基,自己这个时候为其分辨定然会遭到群臣的反对,甚至会引发政变。

    当然铁穆耳也有推脱责任之意,国家落得如此地步,他不肯担责,自然就要有人背锅。而现在矛头指向李思衍,他便顺水推舟将责任推给其。因而不仅没有回护其,还不容其在殿上分辨,并当众加以斥责。

    不过在以阿难答为首的蒙古勋贵们要求将李思衍当场击杀,并严查同党时,铁穆耳还是出于愧疚之心没有同意,只是将其免职待罪。可谁能想到阿难答竟然勾结皇城守卫,以清君侧之名引军闯入皇城对汉人大肆屠杀,还波及到蒙古勋贵们。

    在事件之初,铁穆耳也是第一时间获知,震惊之余也是十分愤怒,下旨对其申饬并加以镇压。但是皇后的一句话提醒了他,而今守卫皇城的宗仁卫已经不能信任,加之进入皇城的皆是西北诸卫军,一旦处置不利便会引发兵变。

    铁穆耳听罢是惊出一身冷汗,他知道阿难答一直对其一系失去汗位耿耿于怀,现在城中也是以其兵马最盛。在南朝最后通牒的前夜其率兵闯入皇城,这个时间点太令人深思了。若是其借机闯宫逼自己让位,甚至是干脆将他杀了自立为汗,然后转而答应南朝‘退出中原,前往漠北’的条件,与敌媾和,自己岂不是白死了。

    于是乎铁穆耳便装聋作哑只做不知,对外称自己酒醉不能理事躲进了广仁宫。现在想来正是自己的不作为,被阿难答当做默许,才敢在皇城之中肆意妄为,而今事实已成,又是用人之时,他也无法将其怎么样。

    想到昨日李思衍在殿上跪拜辞别时,脸上那难以掩饰的凄苦,下殿时孤寂的背影。铁穆耳也不免有些难过,明白自己伤了忠臣之心,却没想到一别已成永久,再无补救的机会,内心念及也觉戚戚然。

    “大汗,南朝背约,在凌晨悍然用兵,持续炮击南城和北城,现下城防尽毁,我朝军民死伤甚重,还请大汗定夺!”阔里吉思眼瞅着大汗愣愣出神,而当下殿上以自己官阶最高,只能由他打破沉默,轻咳一声禀告道。

    “安西王在哪里?”铁穆耳得到提醒,揉揉胀痛的额头问道。

    “安西王在获知南朝开战后,已经率兵退出皇城,前往北城指挥所部拒敌,目前调集重兵于城下,准备一旦炮击停止便上城防守!”阔里吉思答道,“其麾下有兵十余万,又有签兵数万,还有丁壮助阵,可保北城不失!”

    “嗯,希望其不负朕望!”铁穆耳点点头道。

    “安西王遣使来报称,当前北城炮火勐烈,城上守军伤亡殆尽,多次遣兵上城皆无法存身。因而希望大汗准许其调遣东城和西城守军,以便借道上城御敌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简介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目录 >第四卷 风云起山河动 第1771章 无人可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