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四卷 风云起山河动 第1779章 祥兴纪年(大结局)


    五日后,脱欢奏报陵墓已经建成,请旨移灵。其陵选在城外一处皇苑,仿汉人陵墓修建,但仓促间建成十分简陋,规模甚小,占地不过五亩,封土只有两丈高,因为南朝没有赐下庙号和谥号,陵前墓碑上只能以汉蒙文题写‘元末帝之陵’。赵昺开恩,允其在陵区建寺供奉祭祀,为其守陵。

    十日后,江璆奏报,城中基本清理完毕,此战城中军民伤亡甚重,搬运出城尸体达三十万具。北城战斗最为激烈,毁损房屋上万间,道路、商铺几乎无一得存。皇城经历阿难答的荼毒和战火波及,房屋被毁上千间,但商业区大体得以留存。宫城中由于没有爆发激烈战斗,除皇后翰儿朵皆被烧毁,周边的殿舍受到波及外,大部分殿宇得以完整保全。

    赵昺下旨先将损毁的城垣和城门修复,疏通城中的道路,允许逃出城的百姓回城重新择地安居。被俘的蒙元官吏经筛查后可以留用,以便弥补官员短缺的情况;蒙古人除商人和工匠外禁止回城,民迁往山东和两淮地区分散安置,被俘兵将和官员暂编为伍充作役军,后续再做安置。

    此战后,城中的蒙古人和色目人锐减,由八十余万人到不足三万,而大都城也由百万人口减少至不足十五万。这样做虽然残酷,但是也是为了日后的需要,要将不稳定因素消除。

    不过破城后所获亦是甚丰,仅粮食就得到百万石之多,从旧朝勋贵手中收缴金达三十万两之巨,银两千余万两,珠宝器皿无算,可见蒙元官员贪腐之盛。而宫中也尚存有大量宝物,其中不乏女真当年掠夺汴京皇宫,蒙元强抢临安皇宫中的旧物,这让赵昺不由感叹世事弄人啊!

    九月初一,行营迁入大都城,赵昺在大明宫举行大朝会,召见文武众臣,同时下旨嘉奖有功,犒赏三军,大宴三天。但他并没有久留大都,半月后任命江璆为河北、河南和山东制置使,兼领燕京府事。

    与此同时,开始布置撤军,第一军和炮一师驻留大都,戍守山南、山北诸州;第二军开赴真定镇守;第三军开赴长安镇守;第四军前往山东;第五军前往山西;第八军仍回襄樊;第十二军和十三军搭乘海船返回驻地。

    将开战后编成的十数个保安旅改编为边防军分赴宣德、开平、宁德等沿边重镇戍守。第一水军留驻直沽,保卫海防和海运通路。陆战队各自规建,工程师则负责在沿边修建戍堡,利用枯水季修通大运河至大都城内的运河。布置完毕,行驾乘舟沿运河南下还都,至此第二次北伐胜利结束……

    祥兴十九年,在赵昺主持下进行行政区域改革,大宋全境共重新规划为二十个省,一百余府、千余州(县),形成中央、省、府、州(县)四级行政管理机构。

    同年,赵昺下诏加强海贸,巩固旧有西洋航线外,利用新开辟环球航线,打入北美、北美市场。同时在南北皇田试种引进的玉米、花生、番薯等新品种。

    祥兴二十年,赵昺着令兵部制定军事要地图谱,对禁军和州军进行整编,扩充骑军,加强边防军力。经多番研讨后,保留八个军的禁军,炮军扩编为五个师,骑军十个师,水军保留大小舰船千艘,远征军得以继续保留作为战略支援军。内地州军缩编为旅,编余兵力加强到边防军。

    调整后大宋保有禁军三十万、州军十万,边军二十万,共有兵力达六十万。而后对诸部军将进行调整,江钲致仕,韩振接任枢密副使,一干禁军老将回京入枢密院任职,一大批青壮将领晋升各部主将。

    祥兴二十一年,赵昺任命降臣方臣祐为高丽招讨使,出动水、步军三万前往高丽。李氏不敢交战请降,愿为大宋属国,降爵为王。赵昺赐其为高丽王,以方臣祐为监政,长子入宋为质,年年纳贡。

    江南人口增长日益,耕地不足,赵昺下旨江浙人口北迁河北、河南,湖广人口充实川蜀;又迁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简介 >重生宋末之山河动目录 >第四卷 风云起山河动 第1779章 祥兴纪年(大结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