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天启五年 夏 【1063 阻止朱由校修三大殿】
?”

    “就认过一个,东李娘娘的弟弟,东李娘娘过世的时候,我才有资格入宫吊唁。”韦宝道。

    “哦,我想起来了,你就是那个在东李的灵堂打了一帮**的那个孩子,我说怎么这么眼熟呢。”康昭太妃似乎十分喜爱韦宝,笑道:“你出息了,不到一*工夫,你就成一个小吏成了国公了。你有国公的爵位,和皇后结拜,这不辱没皇家。”

    康昭太妃对朱由校道:“陛下,就说是我的旨意吧,我让皇后认下韦宝这个弟弟的。而田氏是我让韦宝认下的,这样,以后有言官拿这事说嘴的话,就没话说了。”

    有康昭太妃这话,朱由校十分放心了,谁敢为这么点事弹劾老太妃啊?朝廷肯定**这种神经病,至于民间,更**人会议论自己的家事。

    “如此最好!那现在就安排结拜吧!结拜完,用膳!朕已经等不及要和韦爱卿好好喝一杯了。”朱由校高兴的道,“我与信王,太妃,都是你们的见证。”

    别说张皇后,连韦宝现在也是懵里懵懂,晕晕乎乎的,本来只是自己要与田氏结拜,现在怎么又多出一个与张皇后结拜了啊?自己也太有面子了。

    结义有规范性的礼仪程序,即以自愿为基础,在一个大家都认为较适宜的地方,如祠堂等,上挂关公神像,下摆三牲祭品,即猪肉、鱼、蛋,以及一只活鸡,一碗红酒和“金兰谱”。

    “金兰谱”每人一份,按*龄大小为序写上各人名字,并按手印。仪式开始后,每人拿一炷香和“金兰谱”。

    然后,把鸡宰了,鸡血滴入酒中,每人左手中指,女人右手,用针尖刺破,把血滴入酒中,搅拌均匀。

    先洒三滴于地上,最后以*龄大小为序,每人喝一口,剩下的放在关公神像前。

    这种形式,有的也叫“歃血立盟”。

    结义者不分男女老少,人数无限定,男的称兄弟,女的称姐妹,多为志趣相投,或同病相怜或是各有所求。

    旧社会结拜礼节习俗较多,是宗亲者不结拜;是姻亲者不结拜;有辈份差别者不结拜;八字不合者不结拜;破族规者不结拜等等。

    随着社会进步和文明程度提高,人们认为只要彼此好相处,不必拘泥于某种形式。

    古代结拜仪式后,参与结拜人之间即以兄弟称呼,有的在称呼前加“契”、“兰”、“谊”等字,意味着生死与共,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凡遇婚丧喜庆、过*过节等,均以兄弟关系来往。

    皇宫里面搞这些东西更加快速,有专门的主祭祀**,也有钦天监**能测算日子。

    巧合的是,今天日子很好,韦宝与张皇后,韦宝与田氏,既不是宗亲关系,也不是姻亲关系,也**辈分差别。

    更为巧合的是,对过八字之后,三人的八字也非常合适。

    这就**任何阻碍了。

    念过结义词,韦宝看向张皇后,“姐。”

    韦宝这一声,倒是先将他自己给叫的酥麻了,他还真**叫过谁叫姐姐,韦宝从来不认为男女之间有什么纯友谊,尤其作为现代人,感觉自己和李成楝结拜毫无感觉,和一个女人结拜,咋就这么暧昧呢?

    张嫣粉脸一红,轻轻地应了一声。

    朱由校笑道:“这不行,你也得叫韦宝叫弟吧?然后你们同饮下杯中酒。”

    朱由校问祭祀官,“是吧?”

    “回陛下的话,不错的,理当如此。”祭祀官其实也**搞过这些东东,但是大的程序不错就行了,感觉和民间结拜也**什么不同。

    这还算是隆重的了,因为在宫里面,想弄什么东西都能马上弄来,活的鸡,三牲,都不是问题。

    民间简单一点的老百姓之间,捻土为香都算结拜。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明鹿鼎记简介 >明鹿鼎记目录 >天启五年 夏 【1063 阻止朱由校修三大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