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有诗书气自华
的张勇在女孩面前却不敢张口。
然而,“领袖”是高傲的,张勇不能忍受被人耻笑。此时,阅读爱好帮他找到了解脱,他一个人跑到县城的图书馆躲了起来,整整躲了一年,用书籍压抑他体内荷尔蒙的骚动。
幸运的是,20世纪80年代的简阳有个免费的图书馆。他很快就看完了图书馆里的言情和武侠小说。
于是,这个14岁男孩开始把躲在角落里的卢梭、尼采、柏拉图、孟德斯鸠等西方哲学家的书囫囵吞枣地看了一遍。不仅如此,他还找到一切可以打发时间的书籍,甚至把《第三帝国的兴亡》读了3遍。80年代中期,恰逢中国刚刚开放,自由主义的思潮弥漫于各种报纸,每天在图书馆浏览各种报纸也成了他的必修课。
那时,很多成年人甚至都不知道世界上有基督教和上帝这回事。然而,一个14岁的青少年,不管是否看懂,竟有耐心看完《上帝死了》这样的书。我很好奇,这种不是被迫的、囫囵吞枣式的阅读,会在一个年轻的脑袋里,产生什么“化学”反应?
我忍不住问了张勇一个很傻的问题:“这些书对你最大的影响是什么?
”
张勇思索了一下告诉我:“天赋平等的人权和尊严。”
接着张勇跟我讲起一件事:“海底捞北京望京店门前曾发生一起事件,一个卖水果小贩的三轮车被城管没收了,这是这个小贩第二辆被没收的三轮车。小贩与城管纠缠起来,情急之下拔刀砍死城管。城管被追认为革命烈士,小贩就成了杀人犯,要立即枪决。那段时间报纸上经常有关于这起案件的辩论。有人说:自古都允许小贩走街卖货,这是穷人求生的权利,为什么现在反而不许?也有人说法律就是法律,杀人偿命。”
张勇说:“这些辩论集中在要不要留那个小贩一条命,因为故意杀人罪也可以判死缓。我仔细看了这些辩论,感到一个社会的公平太复杂了,我实在搞不明白,也管不了,但在海底捞,我能说了算,我要尽量追求我认为的公平。”
“腹有诗书气自华。”没上过大学的张勇,谈吐起来有股书卷气,难怪土土的海底捞有着一种底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