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解读《楞伽经》第二讲
经验没有?像女孩子这个经验更多一些,今天去买衣服呀突然不想去了,为什么不想去了?你也不知道,实际上这就是个微细的变化。

    这时是谁不想去了?是那个我意识出来了,突然想累死了不想去了,因为我就是无明,没有为什么,没有说到底为什么有个具体的理由,没有。那个我发生的时候就是依业力种性,不定性的成熟发生。

    总的一个标志是什么?它总在衡量有无得失,在分别这个,这是我执的表现,我执在作怪的时候,你会想我今天去很累,还要逛大街没那感觉,找不着感觉,为啥不去了?因为没感觉,这就是我执。

    突然有一件事情不是买衣服去了,你必须得做,为什么?你不做你过不去,这时你再累你也要去做,那时候你就放下自我了。比如孩子在家,你别给孩子做饭去,那个就不行,那时你就得去做,因为你的心决定了,心的能动性决定的。

    心自性是什么呢?这个心自性就是你的心的那种真实作用发生了,发生了缘起性的那种力量就是法藏,这句话不简单,这句话是罗刹王自证的境界,自己得道的智慧境界。

    你看心自性法藏,心的能动那种作用发生缘起了,缘起是什么?你不明白这个心的时候,祂就是含藏的,你明白缘起的时候,祂就是明明白白的法则,你清楚这个缘起的时候祂就称为法了,法是可以看得见,因为这个所以说我们就可以离开已经惯有的特性,就把我见垢这种认识摆脱开了。

    我们平常都在我的认识,这种固有的圈圈里生活和运行,你所发生的都还是意识种性,就是业力,如果这时你发觉了、发现了你真正的心的能动性的时候,以那个为缘起法而去发生祂作用的时候,另一个世界就展现出来。

    为什么?因为后面一句给祂作证明,证智之所知,愿佛为宣说就是我所领悟的境界,这里讲的证智是谁?是指的佛陀,我所领悟的境界佛您应该知道,证智您是证明了智慧的人,以您的智慧肯定您会知道,证智之所知我所领悟的境界您肯定知道。这之前两句肯定是罗刹王自己的境界,来表述自己的认识到哪个地步。说明他已经能够放下自我的意识执著,就是所谓的离我,我们要按果位分次来说,肯定证到无我空境了。

    愿佛为宣说,那我所证的正确与否呢?祈愿佛为我们讲说,这是这前后两句表达了他自己的一种修行的境界,祈愿佛为我讲说我所得的智慧是否符合佛法真理。

    下面是赞佛的功德,善法集为身,证智常安乐,这善法也可以说我们透过智慧的修习来改变身心世界的真实状况,我们透过佛法真理的熏习,善法集为身,集这里讲的集是汇集祂的力量,因为你必须有善法,善法就是说你在善的缘起境界当中,真理的熏习过程之中来体现你所谓的生命。为身是什么?就是我们生命的准则,这里讲的身是身见。佛法里讲的身见是什么?就是我们的生命法则,再浅一步就是我们生活的原则。

    那我们生活依什么为准则呢?要依真理善法为准则,这里所讲的善法是绝对的真理,不是说我们所理解的好事、好人,那叫善法,不是那样。是以真理为缘起的法,就是善于运用真理发生的缘起法,这样的生命过程是我们应该表现的。

    因为佛陀是祂的真理完全实践的人,就是完美的证悟的人,所以说从佛的这个经验观察,佛陀以真理为一切准则的这个生命过程,是我们看得到的,其结果是什么?证智常安乐,发现证明智慧这样殊胜的福德值得尊敬的人,您所获得的是恒常的安乐。我们透过我自己对真理的认识,然后再透过佛陀您自己的修为,您自己的生命经历,我们发现只有真正地去证悟智慧,才能真理长明,才能获得永恒的安乐。

    这里头有很多层面的意思,我们这里头理解罗刹王在赞佛,我们看待的佛陀,无量劫以来,以智慧为生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解读楞伽经简介 >解读楞伽经目录 > 解读《楞伽经》第二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