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解读《楞伽经》第七讲
    佛光禅师解读《楞伽经》第七讲

    透过现象的一种认识,然后你一种想法感受升起,这就是心的一种作用。用比较明确点的话叫能觉和所觉,能知和所知,就是能所二境,能证和所证。但这个东西你要有一个系统的认识,从开始分别一直到最后成就,都要有一个内在的东西要清楚。恰恰这部《楞伽经》我们前面所学这段经文也正是很系统地把这个模式讲得很清楚,这个楞伽王讲的这个模式,从一开始一直到最后,入如来藏,趣于佛地,以及自利利他的一切圆满的功德,这都是我们要知道的。

    从一开始是什么?就是开显佛的知见,佛知见是什么?如向所见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这是我们要知道,如果要是像他上面的认识,我们去分别知见,以我们自己的所谓意识观点来看问题,这就是所谓的起分别知见,你不能见佛,不起分别是则能见,你不要在主观意识上,以这种观点来看待问题的时候,这是不起分别,首先我们知道这叫佛知见。

    你了解佛是怎么样认识这个问题,是从哪个角度认识问题的话,这时你了解了,这是从心底里讲这是开悟,然后自然你的行为和认识就不会被感染,我们内在的认识和外在的行为就不会感染,所以称为离诸杂染,证唯自心,住无分别,何为离诸染杂?染杂实际是指的我们的意识分别,意识分别那种执著称为染杂,它对现象的分析和观察往往加有特定的成分就是我们所谓的主观意识,就是我们自己的感受。

    你不能完全的从现象去看,而且你肯定会加杂进去自己的感受,这个感受来自于前尘影像,来自于我们对前面的现象的判断,实际上这个判断也是一种分别,但是因为你的意识惯性要执著,我们用识心意识的时候就要执著,所以就会把前面的那种感受又相续到下一个境界的分别,所以说我们对境界认识就夹杂了这个,称为染杂,你不能真正地显现自心的那种真实功用,所以说我们自心不能显现,我们对一切外境的了解就偏差、分别、妄断,这就是我们众生心。

    这时候如果能了解自心的本性,就能够去住无分别,就是你真正安住于无分别,安住于你不分别,不起现象当中的分别,就是我们以前心性当中的所谓的善根力就会成熟,你就会对一切缘起法的真实的认识就会发生出来。何为叫善根力?善根力就是我们对这个东西的观察那个正确的方面,你会有表现出来,你不正确的方面就会消失掉。如果没有善根力我们正确的东西升不起来,所以你也没办法如是知见,现在我们透过这种不分别的修为,思维、观修而让自己的善根力成熟,你对一切缘起法的认识会正确,就会符合它的实际的作用,实际的东西,而不是说由着别人去给你讲明白。

    不随他悟的意思就是你一切都能自明自了,能以自智善巧观察,永离一切臆度邪解就是我们可以远离一切所谓的虚妄的分别,并不是说你不分别,而是虚妄的分别,他这个虚妄的意思是指我们主观的猜测,我们对一个问题现象不存在猜测了,为什么?因为你的念力不分别,念头不去现象当中分别去了,就会回归到你的心体当中,你的心体是个什么样的形状,就是犹如虚空一样,但是祂不是虚空,祂超越虚空。

    心、意、意识,这是三界的构成,三界就在你的根尘识里作用。这样的话你就能离外道执著,内自觉悟,入如来藏,你懂这样的认识就叫如是见。

    汝应永离心意意识,

    刚才我给你们说的那个认识,这叫如是见,如果你不能如是见的话,你就没办法离心意意识,能离意识的话,你自然会非常善于观察一切诸法,你把这三个作用甩离开,用你的分别作用靠近理性的时候,自然会非常善于观察这一切诸法。意识是分别诸法不观察,我们存在意识的时候,我们对一切现象是判断不是观察。观察是不加分别的,不去定论的,你的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解读楞伽经简介 >解读楞伽经目录 > 解读《楞伽经》第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