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解读《楞伽经》第七讲
假想意识一定要定出来一个论。会观察的时候,你会随机应变,不会受现象的约束。

    我们要是依意识就会立即产生所谓的判断,而判断恰恰干扰了你对它的态度,这就是众生的分别跟执著。我们要顺应理性的智慧,你就会观察这个身心世界,标志是修内行而不著外见。啥叫内行?心底里的作用很清楚,我们从心底里自然就会防范外界对你心念的干扰,我们现在基本都在外界干扰当中过活,因为你的意识种性就要分别外境,在相对境界中是存在的,什么叫相对?必须得有所对境,智慧理性不用所对境,它想明白就好,想明白以后你分不清是谁能想、谁所想。

    我们还说这香炉,我们看待这香炉能想得通的时候,你能分得清,是谁在想香炉还是香炉自己本身?这个可能不太清楚,我们再举个例子,我们对自己有认识或者是你认识别人,比如你认识某某,开始的时候是要想的,这是有一个意识分别,你顺应这个意识分别的时候,就会在你的心里对他有某一种感受认识,然后在不同的空间这个认识就会对他起作用,这叫顺应意识,这是众生界缘起发生。顺应心则不同,心是什么?心是理性,你看待他的问题就会很稳定没有那么多分别,你不需要想那么多,因为你很明白他。

    过去人家讲话,交朋友是交心,你知心的朋友跟你平常的朋友是不一样的,你跟他在一起不用想那么多,你跟别人在一起你就得想那么多,是这样吧?你跟你家人两种状态都存在,你跟你的家人时而如理如法的,非常好的,哎,毕竟是一家人这是顺应理性智慧是这样的一种状态,这是解脱的状态呀,什么叫解脱?你就会超越一切现象,好坏善恶得失,因为你顺应理性呀。就像你知道自己是父亲,顺应理性的时候,你对孩子所有的错误都能包容。突然有一天,你在分别意识了,啥叫意识?就是你的自我感受,啥感受?这家伙不听话了,这个家伙怎么样了,你会很有感觉地收拾他一顿,这就没有超越,陷到当时的境界里超越不了。

    应勤观察一切诸法,应修内行,莫著外见,莫堕二乘及以外道。

    你跟内心相应的时候,一定要观察心行,而不是外界,什么是外界?你对现象的认识不要执著,应该执著你内心是否清楚,我们的理智是否明白,理智是告诉你这些都是不可得的。所以说你对好坏的认识不要太在意,安心就得,什么叫安心?心不去乱、很稳定,这就是空性义,你思维这些就会有这么种感受。

    二乘是什么?二乘是空见,佛性的智慧是超越空有的,非空非有的,凡夫以幻为实,以假的当真的,沉迷在有的境界里,二乘圣人就是声闻和缘觉,把有想成空,执空见为真,所谓的相对空,忽略了佛性又能显现真实的作用。佛性本身是清净能显现真实作用的时候,超越了所谓的空,是非空非有的,所以二乘执空并非真空,这就告诉你莫堕二乘及以外道。外道是什么?就是所谓的假我,外道的论点认为有一个真实的神。

    所修句义,所见境界,及所应得诸三昧法,汝不应乐戏论谈笑,汝不应起围陁诸见,亦不应著王位自在,亦不应住六定等中。

    包括上面告诉你的所修的句义和所见的境界,所应得的诸三昧法,包括其他人所修行的境界的时候,你不应乐戏论笑谈,对佛法都不应该这样。我们不要笑话其他修行人,人家修行的好坏是人家的事,但是我们要辨析清楚这个是不是究竟的,这个很清楚就行了,至于修成什么样,这个事咱不要管,不要笑话人家,人家愿不愿意修行,咱也不用管人家。

    你像LDX他们就是那样的一种认识和修行,你说好不好?实际上什么叫好?他在他那种认识和修行过程里头能感觉到快乐、法喜,信心在增长,这就是好的。你把他扭到咱们这里来增长不了、欢喜不了,证明这个法不适应他。

    适应就是好的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解读楞伽经简介 >解读楞伽经目录 > 解读《楞伽经》第七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