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一 序品第一
好像在黑暗中,忽然开了手电筒或车头灯,一道光明划破黑暗而直射向前,能照远处。而此白毫光是遍满整个宇宙虚空,随意照那一方皆可,现在所照的是东方万八千国土。佛陀在过去没有示现眉间放白毫光,只有在法华经法会中才现此瑞相。在楞严法会中,佛陀说法时,是从肉髻中涌百宝光,光中涌出,千叶宝莲。这两种光皆有不同之意义。人只要能听到法华经中之一偈一句,即能种下成佛之因。但要多久?这可不一定。能闻法华经者,皆有善根因缘。故佛法与我们有重大关系,可以使我们悟道成佛。有些人却不以为然,还说我才不相信我会成佛。然而,佛法是尽虚空、遍法界,无所不容的。尽法界的众生都包含在佛教内。即使他现在不相信,将来他也会相信,也能成佛,这就是妙法莲华经微妙之处。
又见彼土现在诸佛。
这是见诸佛瑞,是圣和凡相对;圣是佛,凡是人。如来之白毫相现出了诸佛国土及诸佛,在教化众生。是以白毫光又有两义(一)应机设教。(二)断惑除疑。像阿弥陀佛亦有白毫相光,如阿弥陀佛赞偈云:「阿弥陀佛身金色,相好光明无等伦」,表示三十二相八十种随形好,光明是无与伦比。「白毫宛韩五须弥」,眉宇间所放出之白毫光不停的在转动如龙舞,光之宽度如五座须弥山。「绀目澄清四大海」,清澈明亮的眼睛如四个大海水。「光中化佛无数亿」,弥陀佛于白毫光中又再化佛无数亿。「化菩萨众亦无边」,亦化成无量无边之菩萨。「四十八愿度众生」,每一愿皆令众生成佛。「九品咸令登彼岸」,人可分为上、中、下品,从三品中又分为九品。故九品莲华即上上品、上中品及上下品,中上品、中中品及中下品,下上品、下中品及下下品。这九品之众生在阿弥陀佛加被下都能登涅盘之彼岸。
释迦牟尼佛之白毫光亦大如五座须弥山。在观佛三昧海经云:释迦牟尼佛在出世时,白毫光是五尺,修苦行时是十四尺,成佛时则有十五尺。白毫相中间空,白色如琉璃筒表示常乐我净,即涅盘四德。中间空代表中道,亦是「常」之义。其相柔软表示「乐」卷舒自在,随意的可长可短代表真「我」。白色是清净,亦喻为涅盘四德常德、乐德、我德、净德。是中道、实相之宝印,于白毫相光中又见他方国土之诸佛,而释迦牟尼佛由出生乃至于涅盘,一切修苦行,种种相貌及功德,亦在光中显现。
及闻诸佛所说经法。并见彼诸比丘比丘尼。优婆塞优婆夷。诸修行得道者。复见诸菩萨摩诃萨。种种因缘。种种信解。种种相貌。行菩萨道。复见诸佛般涅盘者。复见诸佛般涅盘後。以佛舍利起七宝塔。
这是闻说法瑞。诸佛皆在每一个国土说法教化四众弟子(比丘、比丘尼、优婆塞及优婆夷),使他们依法修行而证得阿罗汉,或成菩萨,或得佛果。此为证果瑞。是人和法相对,亦即闻法瑞和证果瑞之相对。「复见诸菩萨摩诃萨」,又见菩萨及大菩萨。「种种因缘」,以种种因缘来修种种之法门及教化种种众生。「种种信解」,指四谛法、十二因缘,或六度万行等之种种信解。「种种相貌」,以种种行门,修种种法。「行菩萨道」,佛陀之白毫相光由此土到他土,表示自觉觉他,自利利他,即行菩萨道。
「复见诸佛般涅盘者」,「复见诸佛般涅盘後」,「般」,是入灭之义。涅盘是不生不灭,圆寂之义。功无不圆,德无不寂功德圆满。此现诸佛施教化众生之事毕,收无量法还归一法;示现灭息教化。乃至起塔而做佛事,是以表示始于出世,而终于像法。「以佛之舍利起七宝塔」,以佛之舍利来建塔。「舍利」,是灵骨之义。这是在佛入灭後,以火焚之获得的舍利,其数无量,故建塔而供养。「塔」,有两义:(一)方坟。(二)高显。此七宝塔供养舍利,表示佛之法身所在,这是现佛涅盘瑞。菩萨行行瑞及诸佛涅盘瑞,是始终一对。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