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第十章 惊风密雨(四)
    chap_r();    作为监军御史,李邦华按照潜规则是可以直接开革武官的,但是此次开革的人数之大,涉及的范围之广,直逼北宋年间范仲淹主持的改革。

    如此规模的改革即使是崇祯皇帝也不得不小心应对。

    因此第二天一早,李邦华就被请进了宫里。跟他一起进宫的,还有襄城伯李守奇,内阁首辅周延儒,大学士陈演,兵部尚书陈新甲。

    令这几人意外的是,当他们拜见崇祯的时候,发现太子竟然也在。

    李邦华见这个开会人员的配比,知道皇帝是对自己的建议感到心动,想要得到勋贵和文官集团的支持。

    只是对于太子为何在此,他也不是很明白。在他看来,太子不过是一个孩子,应该做的是老老实实读书。

    至于之前皇帝任命太子总督京营的旨意,在他看来只是皇帝对他支持的表现罢了。

    在场的其他几个人,心思和李邦华差不多,都把朱慈烺当成是一个摆设。他们可无论如何都想不到,重整京营这件事是太子起的头。

    崇祯皇帝见众人都到全了,说道:

    “众位爱卿请起。朕今日召集诸位前来,是想和诸位商讨京军整治一事。孟暗先生昨日给朕上了一道折子,提了几条建议。事关重大,朕一人有些拿不定主意,还请先生将昨日建言之策说与诸位爱卿,大家一起议一议。”

    李邦华回奏道:

    “臣遵旨!微臣以为京营今日有三大弊端。”

    “其一,冗员。京营武官大多世袭为官,入官既然无需考校,自然弓马稀疏。且京营之中,盛行卖官鬻爵之事。京营最初武官人数不过一万,而今已经四万有余。此辈领饷之时则争先恐后,临危之际则不见一人。将乃兵之胆,冗员如此,乃大患也!”

    “其二,缺额。成祖永乐年间,北京京营有兵五十万余。成祖皇帝因此纵横大漠,六师屡出。土木之变后,于谦改三大营为十二团营,核定兵员二十万。至嘉靖年间,改十二团营复为三大营,兵员核定十万。”

    “至此,兵员虽仍有十万有奇,然其中多为老弱,能战者十不存一。故俺答入寇,京营竟不能出战。为此,朝廷在十万大军中择其强者三万以为选锋,其余为老家。”

    “微臣昨日视察京营,今日国朝之选锋,多为街市雇佣之杂役,账册之中的三万选锋,实以百不存一!缺额如此严重,若东虏再次入寇而边镇勤王不及,臣恐社稷倾危!”

    “其三,占役!京营武官及各家勋贵,多视京营为私奴。常役使营中士兵为其做工,竟有士兵因服私役而被累死的情况。占役不查,则兵士自然视京营为畏途!”

    襄城伯李守奇听李邦华说到勋贵占役一事,等同于是被当众打脸,立刻站出来打断道:

    “先生此言差矣!营中兵士平日无事,各家雇其为工,兵士赚钱出力,各家大工得办,此乃公私两便,何弊之有?!”

    说到占役,其实天底下占役占的最多的就是天家。

    朱家历代皇帝想要修皇陵,修宫殿,都是靠着京营的无成本劳力来实现的。

    李邦华现在说起占役一事,表面上是在指责勋贵,其实也是在说给天家听。

    崇祯皇帝虽然平时为人节俭,总是把勤政爱民四个字挂在嘴边,但若是让他放着京营的免费劳力不用,自己掏腰包去雇人修他的皇陵,他心底可是一万个不愿意。

    因此,他不愿意在这个话题上多做纠缠,没有给李邦华反驳的机会,直接说道:

    “占役一事不急着议。先生既然说此三大弊端,还请讲一讲应对之策。”

    李邦华心中哀叹一声,知道朱家皇帝一贯小气,善财难舍,也不再多说占役的事情。

    他年纪大了,
上一章 书架管理 下一页

首页 >晚明太子朱慈烺简介 >晚明太子朱慈烺目录 > 第十章 惊风密雨(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