返回
朗读
暂停
+书签

视觉:
关灯
护眼
字体:
声音:
男声
女声
金风
玉露
学生
大叔
司仪
学者
素人
女主播
评书
语速:
1x
2x
3x
4x
5x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第十三章 盐法
   ”

    “什么办法?”

    “我要晒盐!”

    “晒盐法?”朱万春歪着想了想,这时他脸上的矜持和纨绔气息已经荡然无存,内里的精明暴露无余。

    想了想之后,朱万春道:“晒盐法其实嘉靖前后就有海边的人试了,还是需要纳潮取卤,一样费时费工,所省的不过是人力柴薪,不过,有人试了之后官府就禁止了……”

    朱万春以指击桌,颇费思量,显然是以他的见识经历,还不足以下什么决断。

    】<首发、域名、请记住

    闵元启微微一笑,接着道:“大明国初福建就有晒盐法了,不过太祖还是用煎盐法,原因也很简单,不管是浙江还是广州的竹漏,或是咱们两淮扬州的铁盘,都需大量人力和柴薪,官府易于控制,地方上不易出现大规模的私盐,不会动摇国本。

    朱少东可知道,国初与太祖争战多年的张士诚,民间俗称张王,其出身就是如杨世达一样的盐枭。

    所以并不是晒盐法不行,而是时势变迁的不同,现在这种局面,杨世达这样的臭虫般的人都能当盐枭,国朝法度已经废驰至此,我想,在我两淮地方用晒盐法,应该没有什么人跑来找麻烦了。

    ”

    明初至明未,盐从官营官控到私盐泛滥,其实也正如大明所有的行业一样,从严管到放纵,到崇祯年间,杂项商税海贸一律收不到钱,只有田亩虽然被浸占瞒报很多,但田赋是大明朝廷最容易掌握的资源,朝廷从上到下也只能从土地中继续盘剥。

    说到盐,有海盐,井盐,池盐,硝盐,岩盐,河盐六种,在大明最重要的盐业出产当然是海盐,井盐虽然质量最好,但产量是没有办法和海盐相比。

    要紧的盐场,则是分布在长芦,浙江,福建,广东,当然最要紧的是两淮。

    国初盐业官营,当时虽然福建已经有晒盐法,但确实只是省了柴薪,一样要围场纳潮造卤,而且不易控制,所以大明国初之时还是确定以煎盐也就是煮盐法为主。

    两淮的盐场,用的是大型铸铁盘,大盘过百斤,小盘也有数十斤重,这种铁盘是官府严控,普通的铁场匠人是不准私造。

    】<首发、域名、请记住民间只有盐丁灶户才能领取,然后多户合作,一起煎盐。

    煎盐时,需要器具,柴薪,还有全家合作,按当时的经验,全家老小齐上,一个通宵可煎两锅,一锅三十斤,一天一夜得盐六十斤。

    福建的晒盐法,则一丁一天一夜可得盐二百斤,而且不用柴薪,差距委实不小。

    但两淮,长芦和浙江等地,却是不及福建日晒时间长,气温高,得卤容易,化晶也容易。

    加上国初严控,还有技术流通的限制等等,晒盐法并未普及。

    其实到了万历年间,晒盐法更有进一步的突破,那就是福建人发明了埕坎晒盐法。

    民国《福建通志》中云:“万历间有以瓦片砌埕坎者,今尽埕坎矣。

    ”埕坎又称“丘盘”,“用瓦片平铺”。

    《物产志》卷一《食物类?盐》有关埕坎晒盐法的具体制作方法,万历《福建运司志》中有详细的记载:“海滨潮水平临之处,择其高露者,用腻泥筑四周为圆而空其中,名曰漏;仍挑土实漏,中以潮水灌其上,于漏旁凿一孔,令水由此出为卤。

    又高筑丘盘,可用瓦片平铺,将卤洒埕中,候日曝成粒,则盐成矣。

    ”

    就这样,海水在埕坎内经日光曝晒自然结晶成盐,埕坎晒盐法最大的优点是进一步省却了准备卤水的工序,节省了相当的时间和工。

    力。

    在此时的福建已经有数量过百的晒盐场,但技术传播很慢,两淮这里灶户多,人丁多,
上一页 书架管理 下一章

首页 >谋明简介 >谋明目录 > 第十三章 盐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