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装13社会,博弈法则 4
。
最关键的是第二步:面试。
之所以说是最关键的,是因为面试涉及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涉及临场反应和发挥,涉及心理上的博弈,面试考的就是一个人对能力的表演。道理明摆着,所有竞争者的能力只能说是潜力或尚待证明的能力,而且没有一个人对他人形成压倒性优势。另外,用人单位绝不会仅仅因为一个人的简历说自己有能力,就不看他的面试表现。在短短的几分钟、十几分钟里考察的不是一个人的能力,而是能力的预期。
既然如此,80后张必须定位好自己的角色,并评估考官对自己的角色有什么样的期待。
他的第一个角色就是应聘者,一个找工作的人。这意味着,他的命运掌握在考官手里。这种不对等的博弈格局,要求80后张对考官表演出一定的尊重。
这个世界上的人虽然同情弱者,但如果弱者弱到看起来在人格和道德上有问题,人们就绝不会同情,反而是厌恶。一个并不弱的人,实际上骨子里并不喜欢和一个弱者打交道。不幸,人们非常善于找借口来合理化自己的这种行为。一个聪明的应聘者绝不能给考官以任何这样的借口。
所以,80后张在做出一副尊重考官的形象时,也要表现得不卑不亢,显得自己具有独立而健全的人格。这是在承认考官的优势时,让自己显得有些档次,以给他们造成轻微的心理震慑。人都有一种奴性,一旦有什么东西让自己有点点心理震慑,就会对之产生好感。把握好这个度,实际上是一种心理暗示,假如他们不录取80后张,恐怕无法说服自己。
除此之外,80后张还有一个角色,那就是一个可以胜任所应聘职位的人,一个可以被假想为能够对公司有所贡献的职员。
第一个角色主要是面试时双方的身份。而第二个角色则是能力,以及考官对80后张胜任工作能力的明确预期。
考官对于80后张的这个角色的期待也很简单。他们会设想出一些自己认为多么聪明的问题来测试80后张的反应,然后判断他的回答是否足以满足录取他的标准。他的回答是否可以强化他们对他胜任那个职位的预期。
这个时候,80后张必须要当好一名观众,从话语、表情、考官相互之间的态度等来判断他们分别是什么角色,并配合他们的演出。
假设公司来面试80后张的有三个人:管人事的经理、部门主任、副总。这三种角色,都需要一一分析。
上面我们已经说过,考官要显出他们在80后张面前的优势地位。人事经理基本上不懂80后张所应聘职位的专业领域。所以,他如果不是很傻,不会问80后张一些专业领域内的问题(这是部门主任的事情),因为这是他的劣势,假如80后张发表了自己的见解,他就只有听的份,这会让他在部门主任和公司副手面前丢脸。他会抓住他的优势,问80后张一些关于职业规划或为什么想干这个工作的问题。回答这些问题并不难。但最聪明的做法是显得自己自信而有规划,并暗示人事工作的重要性,满足他的权威欲。
部门主任这一关最关键,也是最难把握的。有两大禁忌:一是假如部门主任能力并不怎么样,80后张表现得懂很多东西,对部门主任就会形成威胁,他不会为自己招一个对手;反过来,如果80后张表现得不行,他也不想让自己的部门里多一个累赘。在他的信息并没有透明的情况下,80后张唯一的办法就是小心,不要暴露自己的任何野心,一方面让自己显得可以胜任工作,但同时承认部门主任在职位和专业上的优势地位。
副总这一关看起来最难,但实际上是最好对付的。由于80后张既不会对他形成威胁也不会给他带来累赘,所以他实际上需要看到的只是80后张这样的一种形象:承认考官的权威性,敏捷、聪明而有想法